
时间:2016-01-26 09:07
又是关店!又是全球零售老大沃尔玛!
1月15日,沃尔玛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关闭269家门店,其中美国本土门店154家、海外市场115家。
但是,细细梳理会发现,此番关店大有文章。
按照美国沃尔玛的公告,占沃尔玛门店总数1%的102家沃尔玛快捷便利店(Wal-Mart Express)将全部被关闭。同时,沃尔玛计划未来一个财年在美国增开50家至60家大卖场,以及85家至95家社区店。而在美国之外的市场,沃尔玛计划开设200家至240家门店,全球范围内新开总门店数最多将达405家。
关店止损 业态重心调整
从关店数量上来看,沃尔玛未来一年在美国及全球市场新增的门店数仍大于闭店数;从业态上来看,沃尔玛闭店数占到近四成的“重灾区”是沃尔玛的便捷店业态。269家门店中还包括23家沃尔玛邻里店(Neighborhood Market),其门店性质与便捷店几乎相同。
102家沃尔玛快捷店,以及23家沃尔玛邻里店(Neighborhood Market)的关闭,意味着小型店铺在沃尔玛迎来了调整期。
沃尔玛的小型店铺共有三种,即邻里店、快捷店以及快来沃尔玛(Wal-Mart To Go)。
邻里店在美国通常开在一些中小城市,在大城市的选址则贴近传统沃尔玛超市,沃尔玛以此实现区域市场的“独占”。这类门店一般占地约3700平方米,大小仅为其传统大卖场的1/4。
此次宣布全部终结的“快捷便利店”是沃尔玛一种混合型的中小型店铺,占地1000多平方米,销售品类包括牙膏等生活必需品,也包括生鲜、肉类、奶制品和药品等高毛利商品,不同的便捷便利店商品也不尽相同。沃尔玛快捷便利店主要在两种情况下开设:一是在不足以开设大型沃尔玛超市的小城镇;二是不适合开设大型卖场的大城市建筑中。后者是沃尔玛从2011年开始试运营的连锁店,门店规模较小,基本上相当于“一美元店”。
而“快来沃尔玛”则是2015年才刚刚完成市场测试的沃尔玛类便利店业态的新型小店铺,其面积在4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主要经营咖啡、冷饮、零食、即食类产品和一些电子产品,其商品主要来自于周边大型沃尔玛店铺的配送,并保证和大型店铺相同的价格。
可见,沃尔玛快捷便利店虽然被视为沃尔玛首次进军便利店领域的产品,但从门店定位及类型来看,它更像是沃尔玛在多业态门店试验中被淘汰下来的过渡产品。当初,沃尔玛便捷店的推出更多是借此应对发展快速的类似“一美元店”的廉价连锁店的威胁,但便捷店在美国市场始终未能流行起来,因为这些门店与沃尔玛规模更大、更早期的社区邻里店的定位和目标几乎相同。
在将被关闭的美国门店中,有95%以上沃尔玛便利店与沃尔玛连锁店之间的距离都不到10英里(约合16千米)。这意味着,沃尔玛线下门店到了需要清算的时候了,而本身形态各异的便利店门店也需要重新组合、评估优化才能避免进一步的亏损。
沃尔玛首席执行官董明伦在2015年10月就已向投资者表示,沃尔玛的业务已经变得庞大而广泛,需要对沃尔玛店铺资产组合进行评估,并以一种“有纪律”的方式来管理店铺。
实际上,对于沃尔玛而言,作为一个诞生于1962年的超市大卖场,50多年来的红利期的确已经结束。调整门店业态,将重心转向高盈利地区的Supercenter和邻里店连锁业务是沃尔玛在电商冲击下拯救自己的生存之道。
沃尔玛的“黄昏”
当然,沃尔玛并非惟一宣布将大规模关闭连锁店的实体零售商。
梅西百货也已在2016年1月早些时候宣布,该公司将在年初进一步关闭36家连锁店;Finish Line也表示,该公司将在2020年以前关闭150家连锁店;与此同时,已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关闭了将近600家连锁店的西尔斯控股也正在美国市场上展开新一轮的关店行动。
大洋彼岸的实体零售巨头们的关店行为是否是中国零售市场“关店潮”的前奏?
当然是的。从2013年开始,实体店已出现关店的情况。按国家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全国大型超市门店总数仅在2013年就减少了2567家,全国月均关店214家;到2015年,关店潮仍有愈演愈烈之势。
但是,业界人士认为,从全球范围到中国市场,不能否认,线下实体店因为互联网技术、消费变化等迎来渠道格局重构的现实趋势,线下实体店将大幅缩减比重,但长期而言,实体店都是电商不可替代的主流零售渠道。
虽然沃尔玛全球正在开启2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关店潮,但实际上在中国,沃尔玛也早早开始了大幅度的关店。
从2013年开始,沃尔玛就开始了关店动作,当年沃尔玛宣布1年半时间关闭30家左右的门店,位列外资零售商关店数之最。
而在中小型店铺市场,沃尔玛曾在2009年于深圳开业了3家名为“惠选”的小型门店进行测试,这种门店介于社区门店和便利店之间。但3年之后,3家门店全部被关闭,沃尔玛宣告测试结束。
与全球同步的是,此次大规模的关店印证了沃尔玛这家擅长做大卖场的零售商真的玩不转灵活的小型店铺了。
不过,按沃尔玛的规划,在2015年至2017年,沃尔玛中国还将新开115家门店,包括大卖场和山姆会员店。其中,开店的主力放在二三线新兴城市和城镇。甚至在湖北赤壁、湖南新化县等这样的四五线城市,沃尔玛都成为首个进入的全国性外资连锁超市。
可以想见,沃尔玛对于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兴消费群体仍然兴趣盎然,并且把“宝”都押在了这里。截至2015年年底,沃尔玛在中国的门店已经达到433家。在中国超市大卖场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失去先发优势的沃尔玛,如今希望以加速中国的四五线城市的深拓、下沉来“追补”,但乡镇农村市场并不比一二线城市来得乐观。除了各地区域为王的本土零售商扎根已久,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等互联网电商企业也早已长线布局。
对于沃尔玛而言,目前的扩张或许仍只是短暂的黄昏。
实体店“尚能饭否”
不过,沃尔玛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实体零售店的末日。尤其是在中国零售市场,沃尔玛从来就不等于也不能代表最先进的实体零售店样貌。
业界专家指出,沃尔玛的“黄昏”,并不意味着整个实体店的末日,实体店仍是电商不可替代的主流零售渠道。
首先,与大部分工业、制造业和高科技的服务业相比,零售业态的演进、更替缓慢,受技术革新、产品更新换代的影响较小。在网络购物兴起之前,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各自作为主流零售业态的时间跨度都在半个世纪以上,这超越了大部分工业产品以及个性化的消费产品的生命周期。网络购物自上世纪末诞生以来的十几年间迅速崛起,使人们相信零售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业态的更替加快了。但网络购物全面取代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百货的情况还没有出现。
以线上占整体市场渗透率指标为参数,中国的电商发展已进入全球发达国家行列,未来2C(B2C、C2C)端电商发展增速会逐年下降。2015年,中国电商渗透率达到14%,全球第一。据贝恩咨询预测,到2020年,线上渗透率将达到22%,年增速降到20%以下的常态化。
即便如此,仍可以看出,到2020年,实体零售店仍然是占据近八成市场份额的零售主流渠道。
其次,由于人们对“触摸并近距离查看产品”的基本行为的依赖,“现场体验的购物愉悦性”的基本性不可违背,实体店在未来都仍将无处不在,只是以不同的业态和方式存在罢了。反之,由于电商缺乏现场感和体验性,其销售具有天然的天花板。
第三,O2O全渠道是零售的未来已成行业共识,实体零售商也都在投巨资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多渠道以及数据设施,开始呈现后来居上的趋势。
在美国,10%的电商销售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实体零售商往线上发展而贡献的。美国前十大本土电商中除了Amazon、eBay、Newegg、Overstock4家是纯在线零售企业外,其余6家都是传统实体零售商出身,而这6家传统实体零售商出身的EC能快速追上传统电商,共同特点是都借用了原先已有的强大的数种品类供应链,然后导入线上的营销模式加以扩大,并根据原先实体的DNA发展出不同的O2O模型然后再做国际化市场。
在中国,80%的实体零售商也已经开展全渠道零售,这意味着实体店完全可以凭借线上线下的交融而获得全渠道的反转优势。
西田集团的调查数据显示,72%的顾客在网上购买之前要到实体店看一看;78%的顾客在实体店购买之前要在网上看一看。这显示了实体店作为线上线下流量枢纽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著名的纯电商Warby Parker、Piperlime、Bauble Bar甚至亚马逊等都在投资建立实体店,中国的电商阿里巴巴、京东、当当、聚美优品等也都无一例外要走到线下来的原因。
第四,电商在中国正从人口密度高且消费能力强的一二线城市及东部发达地区等具有电商相对优势的区域扩张到地广人稀的中西部地区及三四五线城市,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一下子暴增,而实体零售商在三四五线城市的租金成本相对一二线城市不仅迅速降低,还会因为电商冲击导致租金有一轮下调趋势,成本优势的天平会向实体零售商倾斜。
电商与实体零售商之间最关键的就是成本之争,成本之中电商的物流成本和实体零售商的租金成本是两个决定彼此胜负的关键核心变量,当租金环境和物流环境的变化导致成本的天平偏向于实体店的时候,实体店便能获得非常有利的反转时机。而相对线上电商流量成本在不断高企,实体店不仅能提供较好的品牌广告的可视性,也反而会成为未来全渠道中一个低成本的流量入口,迎来成本降低、销售上升的反转窗口期。
最后,从商品品类上来看,电商通杀实体零售商的品类主要在服装服饰针纺、家电、数码产品、食品和家用百货中的高单价商品,生鲜中的高单价商品,这些品类将渐趋饱和,而当电商向单价低但配送成本很高的快消品领域渗透时,电商反而相比实体零售商不具备优势了。
零售的三大核心是价格、选择和便利性,实体店的便利性、社交购物、个性化选择和体验感加之利用数据交融线上线下、对消费者需求的更多捕捉,将让实体店变得更智能化,让实体店的全渠道优势显露出比单纯的网店更无可比拟的机遇。
但是,业内专家指出,坚定中国实体零售店依然是主流渠道也并不是说就可以拒绝互联网了。
未来零售业的实体店,一定不是过去的门店形态,而是充分融合互联网新工具和新技术,以创新的思维、开放的思维,根据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去铺设的新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