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6-01-29 09:13
2016年万达的地产销售业务目标降低640亿元,缩减幅度高达40%。在“去地产化”的同时,万达将着重发展其商业服务、文化和金融板块的业务。
万达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即将启幕。1月16日下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万达年会上宣布,2016年要基本实现企业转型,力争成为全球首家转型为服务型企业的大型房企。王健林将2016年万达的地产销售业务目标降低640亿元,缩减幅度高达40%。在“去地产化”的同时,万达将着重发展其商业服务、文化和金融板块的业务。
据悉,为了适应转型的需要,万达集团已经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截至目前,万达集团已经形成新的企业组织架构。据万达内部人士介绍,当前万达集团已将现有业务合并成为三大集团:一是万达商业集团,当前主要是负责商业地产的开发及运营。未来会把万达商业变成一个商业服务公司;二是万达文化集团,万达文化集团下属四个控股公司,影视控股、体育控股、旅游控股以及儿童娱乐;三是金融板块,万达将形成一个金融集团,有保险、证券、支付公司、资产管理等业务。
自从“互联网+”的概念诞生以来,传统产业拥抱互联网的热情日益高涨,万达也在不断地向互联网倾斜。除了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万达电商,就在宣布2016年的转型计划之后,1月18日,王健林又在香港亚洲金融论坛上描绘了庞大的万达互联网金融“版图”。看来,电商和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未来万达拥抱互联网的双翼,而万达能否在“互联网+”的道路上走得长远,仍是未知数。
万达的“互联网+”之路走得可谓轰轰烈烈,曾经的“腾百万”联手豪气冲天,无奈最终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电商失利,如今又瞄上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次万达是否能够以正确的姿势“拥抱”互联网呢?
命运坎坷的万达电商
一向“高调做事”的万达从一开始“触网”就相当引人注目,尤其是2012年末王健林与马云那场著名的“亿元赌局”。而实际上,在这场赌局之前万达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电商团队了。
2012年5月,万达电商开始组建,200万元年薪招聘电商CEO,曾经轰动一时。同年12月,曾任Google总部电子商务技术部经理、阿里巴巴国际交易技术资深总监龚义涛确认出任万达电商总经理,随之而来的还有阿里、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的高管。不过,高薪并未能为万达电商留住人才,此后几年时间里万达电商高层频繁更替,导致其业务不断推倒重来,却丝毫未见起色。
龚义涛入职7个月后,关于他离职一事便传言四起。不久,万达集团引入CIO朱战备,开始对万达电商进行调整。2013年8月,万达IT部门接管万达电商,许多团队成员纷纷离开。2014年4月,龚义涛正式宣布离职。4个月后,万达电商COO马海平离职,而其前任刘思军的任职时间同样很短。至此,万达电商的初始团队已经基本离开。1个月后,万达与百度、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出资在香港注册成立新公司,同时宣布董策接任万达电商(即飞凡电商)CEO一职。然而,好景不长,到了2015年6月3日,飞凡电商的第二任CEO董策又离职了,于是万达集团又以800万年薪招CEO,目前飞凡电商的日常业务是由COO任炜负责的。
在几年的时间里,命运坎坷的飞凡电商主要推出了三个产品:万汇网、飞凡网及飞凡APP。可惜的是,这三个产品均未在行业内掀起任何波澜,曾经豪气冲天的飞凡电商也只落下一个虚名。
2013年年底,万汇网正式上线,定位为万达广场的O2O智能电子商务平台,业务涵盖百货、美食、影院、KTV等领域。具体来说,就是为用户提供最新的广场活动、商家资讯、商品导购、优惠折扣、礼品兑换等资讯与服务。
2014年8月,新任CEO董策上任,他没有继续做万汇网,而是决定研发新的电商平台。2015年7月31日,万达重金打造的新电商平台飞凡网和其APP客户端终于正式上线。不过,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飞凡网和其APP似乎并未满足大众的期待。
飞凡网PC端,主要分为餐饮、电影、百货、购物、亲子、乐园、秀场、积分、金融,整个网站像是一个侧重生活服务类的电商平台,不提供线下购物功能,除了秀场与金融功能之外,飞凡网的功能及服务没有表现出过人之处。而在飞凡APP的介绍中显示,通过飞凡能在万达广场享受免费上网、店铺导航、停车自动缴费、餐厅远程排队及移动支付五大功能,这虽然与万达提出的智慧新生活更加匹配,也适时地将互联网业务向移动端转移,但与同类型的阿里喵街、朝阳大悦城官方手机APP相比,飞凡APP并无新意。
“互联网基因”先天不足
尽管拥有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线下商业体系,又和两位线上巨头腾讯和百度联手,但万达从线下到线上的探索并不如人意。与很多线下实体零售企业做电商一样,一些企业高层虽然认准了线上业务这块大蛋糕,但其思维模式却并未转换过来。
据内部人士透露,万达旗下业务盘根错节,除非是王健林亲自调动,作为新生业务,万达电商的人根本没有足够实力去推动万达旗下各种资源的整合,这或许是导致万达电商高层频繁变动的原因之一。此外,万达作为传统企业涉足互联网领域有着诸多不适应,如万达有打卡文化,所有人都要早8点半打卡上班,这就与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文化格格不入。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万达电商人员薪资水平非常高,但由于万达集团对项目的严格流程管理、新项目发展极快,员工压力非常大,万达电商人才流失率闻名业界,频繁更换团队直接影响到产品开发的周期和质量。
实际上,即使万达的“互联网基因”不够强大,它完全可以借助另外两个合作伙伴腾讯和百度之力来补充自己的互联网血液。可惜的是,万达并没有利用好这两位互联网巨头的优势。例如,百度移动搜索的绝对优势占有量和十几款亿级应用的移动端布局,以及腾讯微信和移动QQ庞大的用户群,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然而万达却把精力放在了不断寻找新任CEO和更换互联网团队上,浪费了大把时间和绝佳的资源。
起步晚 跨界难
可以说,万达的电商业务经历了几年的试错期,依旧没有走上正轨,今后能否吸取这些教训并加以改正仍未可知。而抛开以上“先天不足”,万达做互联网金融又有多少胜算呢?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为万达带来较多益处,除了能够为万达的发展提供资金便利外,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万达的客户黏性,同时还能够推进万达品牌价值的进一步变现。对于金融企业而言,品牌信誉度十分重要,而万达在这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万达资金实力雄厚,抗风险力较强,品牌信誉度较高,而且万达商业的消费流量能够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
据王健林透露,万达互联网金融“版图”包括万达旗下的大数据应用、征信、网络信贷、移动支付和飞凡卡五个业务板块,目前上海市自贸区已经给万达发放了全国首张网络信贷营业执照,可以在万达商业系统内通过网络开展信贷。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战略目标,王健林表示,2020年万达网络金融将覆盖全国至少5000个大型商业中心,其中万达自己有500个左右;每年到店客流400亿人次,覆盖7亿至8亿消费人群;飞凡卡发行5亿张;按每个商业中心每年销售额10亿元计算,年总消费金额将达到5万亿元,成为世界超级O2O平台或者说是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消费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底,万达曾以3.15亿美元收购了第三方支付软件快钱68.7%的股权,当时计划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完成支付闭环,同时也为万达的互联网金融板块奠定了基础。此后万达联手快钱发起了一款名为“稳赚1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号称是万达首个商业地产众筹产品,起投金额为1000元,最高投资期为7年,投资者可以享受万达广场净物业收入及资产升值双重收益,预期合计年化收益率达12%以上。该项目以万达广场作为基础资产,募集的资金全部投资于只租不售的万达城市商业广场项目。这款万达集团的首期众筹产品自去年6月12日推出,上市三天内就被一抢而空,顺利完成50亿元资金的发行计划,创造了全球众筹行业的新纪录。
万达互联网金融项目看似“开门红”,不过也有分析指出,背靠万达这座大山,再加上12%的年化收益率,“稳赚1号”固然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七年的投资期显然太长了,相对于目前最火热的互联网金融产品P2P而言并不占优势,目前多数P2P平台的收益率都能达到12%,且期限要短很多。另一方面,12%的收益只是一个预期,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万达广场的物业租金存在下降的可能,届时收益率也有可能不及预期。此外,目前王健林手中的“网贷营业执照”是指网络小额贷款营业执照,而P2P行业目前缺乏监管,乱象丛生,也还没有牌照制的说法,因此未来万达互联网金融与其他P2P平台的竞争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霍肖桦表示,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初具规模;而万达的互联网转型速度又比较慢,这或许会对其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产生影响。此外,万达跨界发展,内部需要进行较大调整,这也是其劣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