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纽带﹒汇集﹒分享
行业新闻

大兴华堂商场闭店进入倒计时 传统百货苦寻救命稻草

时间:2016-06-06 09:53

华堂商场

 

日资百货店华堂商场的关店行动仍在持续。

 

大兴华堂商场日前贴出的一则闭店公告让陪伴了居民11年的这家商场陷入灰暗,从华堂方面获悉,由于物业方违约,经过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判定双方解除租赁合同,自7月1日起闭店实属“无奈之举”。值得一提的是,华堂商场关闭大兴店后,在北京将仅剩下新十里堡店、丰台北路店、亚运村店三家百货店以及位于三里屯的食品馆。

 

华堂商场再关一店

 

关店似乎成了百货商城止亏减损的救命稻草。

 

华堂商场北苑路店、望京店、西直门店、大兴店等均因为经营亏损陆续闭门谢客,此次华堂商场大兴店也要面临被关的局面。

 

有媒体记者联系上华糖洋华堂(在业界被称为“北京华堂”)企划广报部部长程宁,得到的回复是华堂商场大兴店物业方(大物业)违约,北京仲裁委员会最终判定双方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并判处对方向华堂支付相应赔偿。

 

此前,华堂商场右安门店关闭时,华堂商场在北京还剩下新十里堡店、亚运村店、丰台北路店、大兴店和三里屯食品馆5家门店,当时华堂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运营中的5家店铺都处于比较好的上升状态。“右安门店会是公司本次调整中最后一家关闭的店铺。”

 

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华堂商场却再次面临关店局面,不过,对于关店的原因,程宁表示,大物业对华堂商场大兴店商场租用的房屋、设备设施长期缺乏维修维护,导致扶梯、直梯不能良好运行(经常发生骤停或把顾客关在电梯里的事件);房屋漏水、地面塌陷等,造成极大安全隐患,“导致我们不敢再继续租用。”

 

对于后续开店计划,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面没有新开店的指示。北京做好现有店铺的经营,积极调整自身以贴合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另外,对于员工安置问题,其表示,“采取充分尊重员工自身意见,希望继续留在华堂工作的,则分流到现有店铺继续工作;如果员工想离开华堂,按照北京市相关法律法规,华堂提供补偿金并解除劳动合同。”

 

公开资料显示,华糖洋华堂与成都伊藤洋华堂都是由日本株式会社伊藤洋华堂在1997年以合资方式成立的公司,分别在北京和成都开店,北京门店称为“华堂商场”,成都则称为“伊藤洋华堂”。伊藤洋华堂与7-Eleven隶属Seven&i控股公司,后者是日本最大,世界第五大的零售企业。

 

华堂商场谋变失败?

 

过去一年时间里,华堂商场相继关闭了北京望京店、北苑店、西直门店、右安门店,究其原因,无一例外均由亏损所致,加上如今的大兴店,让华堂商场在北京门店越来越少。

 

北京市场的节节败退,早已引起华堂方面重视,为扭转北京市场颓势,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4年5月份,来华已17年的伊藤洋华堂成都公司原总经理今井诚出任北京华堂总经理,同时从成都调来的还有营运本部长、管理本部长等要职。一众成都单店王的管理者们调任北京,这被业界解释为来北京“救火”。

 

今井诚此前表示,成都伊藤的成功在于定位清晰,把握住了中高层顾客群。但华堂商场北京门店定位混乱,生鲜食品超市高端,百货楼层却低端,外界看不清楚华堂商场要抓住的到底是哪部分顾客。

 

三枝富博此前坦言,北京华堂商场之所以没有成都经营得好,“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最大的问题是领导的战略不是非常正确,北京门店在调整和改变现有格局方面做得比较少。”

 

尽管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以及从成都调来最强总经理“救火”, 如今两年过去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从一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华堂商场保留的4家门店均未盈利。在三里屯的华堂食品馆是现有门店中惟一表现较好的业态,但也未进入盈利阶段。

 

从北京现在几家门店布局来看,华堂商场虽然有局部调整,但幅度并不大,以即将关闭的大兴店为例,大兴店面设计与华堂商场在新十里堡及亚运村店的布局相似,多家服装店及鞋子、珠宝饰品店同时入驻华堂商场多家门店。北京所有门店布局大致相似,均未引入电影院,且餐饮区、儿童游乐设施等能聚集人气的设计也相对较少。

 

三枝富博曾表示,“预计北京市场的门店将会在3年内(也即2017年之前)完成调整,实现盈利。”这是三枝富博给出的北京华堂商场手术后的修养期。

 

对此,有零售业内人士表示担忧,如今2016年已经过去半年,面临再关一店的华堂商场,其能否在半年内实现上述目标值得怀疑。

 

超七成企业净利下滑

 

今年,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三大外资零售巨头迎来入华20年,尽管近几年它们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均在迎合消费需求积极改变,比如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出便利店、重塑架构等。与欧美品牌相比,日资背景的零售企业则相对迟缓。明年将是华堂商场入华20年,但未来翻身筹码并未找到。

 

事实上,不仅华堂商场面临经营危机,A股百货零售上市公司日子也不好过,据联商网独家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百货上市公司营收排行榜》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45家百货上市企业中,有38家企业营收出现下滑,占84.4%;有34家企业出现净利下降,占76%以上。

 

据统计,45家企业中有38家企业营收出现下滑,占84.4%。其中,津劝业营收下滑最为严重,下降39.21%。秋林集团增幅最大,为65.78%。在营收排行前十的企业中,欧亚集团是唯一个营收增长的企业,但增幅较低,为3.13%。

 

而在净利润方面,百联股份2016第一季度以4.06亿元位居榜单首位,但其净利润较上年相比,下滑五成。重庆百货、鄂武商A分别为3.19亿元、2.56亿元位列净利排行的第二、三位。虽然,百联股份的营收、净利润均位于榜单首位,但其营收和净利润较上年均有所下降,这也预示百货业依旧难过业绩下滑的困境。

 

另外,在统计的45家企业中,有34家企业出现净利下降,占76%以上。其中,新疆友好集团跌幅最大,为94.9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昆百大A营收虽然下降7%,但其净利润却增长了5倍多。在净利润排行前十的企业中,只有小商品城、天虹商场、秋林集团三家企业出现净利增长,且增幅较大。

 

有业内人士表示,面对互联网冲击及实体店租金,人员承压,传统百货行业仍在艰难中前行。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柏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8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