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纽带﹒汇集﹒分享
行业新闻

天津百货商业线上线下齐发力服务百姓

时间:2020-07-08 14:52

天津1.jpg

百货行业是一个城市商业文明的一部分,与市民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大众来讲,今后天津百货商业的走向将如何?对于百货业来讲,如何抓住后疫情时期呈现的补偿性消费热潮?这些问题都是市民百姓和百货行业都很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对天津市百货商业协会王炳东秘书长进行了专访。


王炳东秘书长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前两个月的社会商品零售额,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下降最多的除餐饮外,实体百货下降品类依次是金银珠宝-41.1%、服装鞋帽及针棉织品合计-30.9%、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30%、化妆品-14.1%、日用品类-6.6%,市场呈现惨淡景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月份本市百货实体店经营同比还增长9%,但进入二月份后,尤其是春节7天,本市23家百货店同比下降幅度加权平均为55.4%,27家购物中心春节7天,同比下降14.4%。二月份23家百货店同比下降为27.5%。


进入三月份,继东丽新业广场、永旺梦乐城、吾悦广场、社会山等恢复营业后,本市多数实体百货、购物中心在后疫情时期陆续复工开业,如大悦城、天河城、恒隆广场、乐宾百货、伊势丹、万象城等商业体。3月25日前,60家实体零售店(场)基本全部开业。


重新开门迎客后的初期,大多数商场依然门可罗雀,很多店面显得颇为冷清,半开放街区的商场,整体销售也远未达到反弹的程度。面对此现象,专家分析尽管消费者对于到店购买还比较谨慎,意愿不强,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重燃,补偿性消费需求正在萌发。专家们进一步解释,疫情突发有一个应急期,正常购买渠道关闭,消费需求戛然而止。疫情过后的商业也会相应有一个应急期,这就是集中性购买。由于原有正常购买需求被延迟阻滞,随着疫情缓解,这种消费空白必然需要填补,短期内会有一个补偿性消费需求的释放,对于实体商业来说这是创造销售、挽回业绩的重要时机。


“实体商业如何抓住这有利时机,弥补或是快马加鞭抢夺失去的损失?这是当前摆在所有商业人面前的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 王炳东秘书长告诉记者。


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 加快进入第四代“OAO”消费模式


在实体商业抗疫情整个过程中,实体商业在闭店期间纷纷转型线上,开辟营销新通路,开通APP、直播带货、微信群营销、线上商城等“无接触销售”“线上直播”形式大行其道。3月10日前,本市多家实体店基本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线上销售活动,并不断升级线上营销,通过社交平台分享、推荐商品,更精准地触达消费者。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吸粉+发展会员+售券,提前锁定客户,积累用户;通过从消费者的视角编辑线上平台品牌和商品,准确对接购买需求;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对导购人员进行话术等技能培训,提高在线销售转化率,在这一点上天津乐宾百货线上出售的两款品牌黄金饰品,首次获得华北第一的好成绩就是例证。为了抓住补偿性消费良机,在目前卖场尚未做热,客流依然稀少的情况下,商场需要进一步优化线上场景。在补偿性消费中,尤为适宜“线上直播”销售的化妆品、服装服饰等商品,直播过程中,更体现服务顾问的专业价值,通过“一对一”视频对接,从商品展示效果、商品细节、搭配效果,直接实现顾客的边看边买,加上商场的信誉背书和消费惯性及熟知度,很容易产生“剁手”族,同时辅以折扣、抽奖、秒杀等互动方式吸引顾客。


为迎合疫情影响派生消费形式的新变化,是实体商业加速释放新消费业态,或者说扩大新消费业态,在消费类型方面首要注重服务消费新举措。在消费模式方面大力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在消费区域方面重点扩大以社区消费为引擎,在消费群体方面着重增强大众群体消费能力。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六方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特别注重开发“最后一公里”的社区人群,这是实体店发展电商创新扩容迎来的新契机。


王炳东秘书长告诉记者,此次疫情催生了各类云消费场景。实体零售商显现了良好敏捷性很快显现。多家企业制定疫情过后增长和复苏的增强资源配置、强化供应链以及加速多渠道融合等策略和配合线上消费的视频、移动游戏、移动阅读、直播等消费生态应运而生。实体企业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5G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居民家庭有线无线交互,大屏小屏互动,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互联网+社会服务”的新消费模式发展,正适应现阶段智能、在线消费发展趋势的体现,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王炳东秘书长介绍,后疫情时期,实体商业的经营应侧重以下两方面:一是加速供应链布局规划和自营能力建设,通过数字化转型,在货源保障、中台建设,物流时效等方面提升上中下游综合能力。二是全渠道经营拓展零售业务宽度,到家与到店深度融合成为常态。未来的实体商业由于疫情的影响,将快速步入第四代交易模式,即进入OAO模式。线上消费者引导至线下实体店消费,也可以将线下实体店消费者引至线上消费,从而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通、信息互联、相互增值。更直白的解释,是以实体商业为核心,通过人网互动、人机互通和移动互联打通线上网店和线下实体店信息通道,实现“双店”融合、资源共享,从而拓宽消费渠道、扩大消费群体,提升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抓住补偿性消费契机 用行动迎来难忘的2020销售“第一春”


“如何抓住将要到来的补偿性消费热潮?百货店、购物中心首先要联手品牌协同发力。充分发挥零售平台组织者角色的独有优势,紧密与品牌保持‘唇齿相依’的协同关系,精准分析消费者喜好,围绕补偿性消费商品,组织多品牌在有策划的前提下,进行促销联动和关联销售,协力加强线上蓄客和拓客。”王炳东秘书长说。


从本市恢复营业的线下实体店情况来看,消费也正在由疫情爆发时的基本生活所需转向对品质生活的追求。精品美食、美妆护肤、时尚服装服饰、珠宝名表等区域,顾客光顾的频次和数量渐次增多。“网上热传的杭州大厦恢复营业首日,5分钟后成交的第一单是一副价值近6000元的耳钉,成交额最高的一单来自于价值358000元的爱彼表腕表。天津的实体店开业至今,虽没有出现像杭州大厦那样的火爆局面,但从多数商店组织进的多款时尚春装,亦能体现出后来者居上的端倪。如根据世界时装流行趋势,本年度春季流行时尚是面料轻薄的真丝印花系列,色泽淡雅,花色以大航海版画印花为主。走访了几家在天津市场有代表性的企业,那里的经营者介绍,今年女装面料流行透气好、面料挺括的双乔绉印花、丝麻混纺等。模特身上穿的成衣,多是国际流行的印花衬衫配紧密麻弹褶裥阔腿裤、丝麻混纺V领短开衫配双乔绉印花百褶半裙、全身印花蝙蝠袖飘带花式连衣裙;男装今年流行酷帅潮男风,是设计师根据疫情突发灵感,设计了几款复工装,摆出的军绿色工装夹克、机车夹克等,都自带潮流气息。还有精致的CITY BOYS回归职场的西装,也是今年的新款。” 王炳东秘书长介绍。


最近电视上较火的《安家》和《完美关系》两部电视剧,女主人公的时尚装束,也迅速在全国流行。本市的几家大型百货商场也闻风而动,很快组织进的LANDI、INSUN、KORADIOR等新品牌时装,有马卡龙蓝色套装,尽管价格不高,但不失高级感。袖子上的珍珠装饰,提升时装的精致感,侧边压褶工艺,增加整体高雅神韵。“相信一旦市场正常,他们组织进的这些新款时装,一定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甚至产生井喷式消费。”王炳东秘书长说。


“会员管理是百货店、购物中心的优势,实体店第一波补偿性消费的主力,主要来自于会员顾客。例如天津海信广场目前拥有24万会员,疫情期间,通过强化APP、官微、品类群、店铺微信公众号的使用,第一时间向会员传递营业动态和顾客关怀,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凭借对会员体系的精细化运营,线上销售业绩快速增长。”王炳东秘书长介绍。


据了解,本市多数商店,在疫情期间所做的线上营销产生的效益,多是会员和粉丝创造的。在线下消费复苏的过程中,忠诚的会员顾客是实体百货可触达、可激活、可转换的重要客群。“在消费者回归精致生活的渴望中,抓住补偿性消费需求解锁拓客,实体商场终将能够回暖,定能迎来新的商机。” 王炳东秘书长说。


来源:每日新报  郭晓莹 通讯员 王炳东


“购物中心发展论坛”+“零售技术应用大会”

(点击查看详细日程)


8月会.png


总体安排



日期

时间

日程安排

11日

全天

购物中心发展论坛报到

12日

全天

零售技术应用大会报到

9:30-17:30

2020中国购物中心发展

高峰论坛

18:30-20:30

欢迎晚宴(暂定)

13日

9:30-17:30

第四届零售业技术应用大会

主会场

9:30-12:00

分论坛一

无人与自助零售大会

18:30-20:30

夜话技术沙龙

如何将私域流量变现?

14日

9:30-12:00

分论坛二

顾客的数字化营销

分论坛三

全渠道终端及后台建设

14:00-17:30

参观考察

路线1:上海环球港购物中心

路线2: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

同期举办上海国际酒店及商业空间展览会

/uploads/image/2020/07/03/空间展.jpg



请扫码报名

/uploads/image/2020/07/03/扫码.png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柏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8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