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0-02-20 12:00
零售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比作是森林生态或是草原生态。近期的疫情,相当于这一生态系统遭受了一场天灾,整个体系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零售生态的核心是零售商,可以看作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植被,它们生长的好坏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包括消费者、供应商、以及各类服务商。
在巨大的灾害面前,这一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都遭受重大打击,无一幸免!
消费者如阳光,阳光是生态中能量的来源。顾客的消费产生零售商的收入,收入中一部分用于购买供应商和各类软硬服务商的商品或服务,余下用于扩大规模,如开设新店、增加人手。零售生态得以发展。但是,在灾害中,太阳黯淡无光,顾客无法消费、不能消费。
没有顾客,就像生态系统中没有阳光,失去了能量,生物生长按下了暂停键。
零售商如植被,抵御灾害能力不同。大部分停止生息,在焦虑和希望中等待复苏的时刻。有的根基弱积累差,苦苦挣扎但仍被自然法则淘汰。也有的能力强方法多渠道广,仍在倔强生长。
供应商提供各类商品(包括餐饮、娱乐等服务品牌),如同向植物提供的水、土壤和营养。这些原料、产品或服务,在各类零售渠道的销售中实现了使用价值,产生毛利和利润。
但是,在灾害中零售商已失去了吸收和消化的功能,原来顺畅的管道已经梗阻,产品和服务不能正常输送,流通过程中的价值无法产生。
服务商类别众多,有IT系统的、有规划设计的、有客流分析的,他们提高了零售运营效率,加快了零售运营产出,作用类似光合作用中促进催化的各种酶。但是,在光和作用大大减少的情况下,酶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灾害和困难时期,服务商总量和结构都在发生变化。总量上,有的供应过剩了;结构上,有的功能落伍了。
灾害破坏空前,但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本身都具有稳定性,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在灾害进行中和结束后,零售生态系统必将不断的进化和重构。
一是能力提升。生态环境具有抵御环境变化、保持自身生态功能的能力,相当自然环境的“免疫功能”。零售生态系统中,因为有多年的发展基础,大部分会迎来曙光。优胜劣汰的过程,不仅发生在零售商自身,也包括各类供应商和服务商。
供应商和服务商的供给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如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软件服务将陆续取代传统的软件商。
也包括以数字化、全渠道的方式与消费者建立新的连接,无论是公众号、小程序,还是直播、短视频。
在生活方式中,有亲子、有娱乐、有改善消费(化妆品、珠宝等)、有兴趣消费(户外、摄影等)。同时,灾害之后,也有很多情绪需要宣泄:爱国爱家、同舟共济、自由自在、互帮互助、健康整洁……围绕这些必然会产生的各种各样新的消费场景。
可以预见,重构后的零售生态系统,效率会更高,功能更完善,结构更紧凑,线上渠道应有尽有,线下场景极致精彩。我们负重前行等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