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0-07-10 14:09
1
疫情之后,中国零售业终于见到了复苏的迹象,4月及5月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分别仅下跌7.5%和2.8%。虽然很多商场和购物中心的访客量仍然没有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是复苏迹象已经很明显。
5月商品零售差不多恢复到了去年的水平。但是餐饮业受社交隔离措施的影响较大,5月的餐饮收入同比减少18.9%。
2020年1-2月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蓝色) VS 2020年5月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橙色)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利丰研究中心整理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全国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日均销售额较清明三天长假增长32.1%,也证明了整个行业目前正处在复苏的阶段。
2
利丰研究中心预计,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季度开始将恢复正增长。但是,考虑到疫情的影响程度,我们做了基准和悲观两种场景分析。
在基准场景下,假设北京的疫情对全国的零售销售影响很小,那么6月可能就会录得销售额正增长。但是如果北京这波疫情继续发展升级,那么可能要等到8月全国零售销售总额才会开始正增长。
基准情况(上图) 悲观情况(下图)
来源:利丰研究中心整理
3
相比之下,线上销售的势头就很强劲。
2020年1-5月,全国网上零售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5%,达40176亿元。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1.5%,达3373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3%。值得注意的是,吃类和用类商品网上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7%和14.9%,说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疫情期间选择线上购买这些品类的产品。
实物商品线上及线下销售额(2019年1-5月 VS 2020年1-5月)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利丰研究中心整理
4
2020年5月,一些商品品类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除了粮油食品、饮料、日用品、中西药品依旧坚挺之外,化妆品、通讯器材、烟酒的销售额都录得了双位数增长。
不同商品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情况,2020年1-2月(蓝色) VS 2020年5月(橙色)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利丰研究中心整理
不同商品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情况,2020年1-2月(蓝色) VS 2020年5月(橙色)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利丰研究中心整理
随着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的逐渐恢复营业,相信化妆品和电子产品销售额将会加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政府出台各种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汽车的销售额由1-2月的同比下挫37%到5月同比增长3.5%。比如,国务院3月宣布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以及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5
二季度开始,大部分商场和购物中心都开始恢复运营。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百货商超的运营率从2月末的60%上升到4月中的80%。一二线城市的商场客流量也显著回升,但是即便如此,武汉购物中心的客流量也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28%的水平。
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客流量
(2020年3月 VS 2020年4月)
数据来源:Win Data,利丰研究中心整理
各线城市购物中心客流量恢复程度
(2020年4月 VS 2019年11-12月,即疫情前)
数据来源:Win Data,利丰研究中心整理
6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价值超过190亿元的消费券。
其中,杭州市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最多,达16.8亿元。而发放消费券确实也会对消费产生巨大刺激。比如,杭州在3月27日到5月5日之间发放的4.45亿元消费券,据称拉动了51.31亿元的消费额。
截至202年4月,全国地方政府累计发放的消费券总额
数据来源:新浪,Jefferies,利丰研究中心整理
7
旅游业也开始恢复了。今年五一的五天长假累计游客量达1.15亿人次,创造了475.6亿元旅游收入。平均每日的营收达95.1亿元,远高于清明长假每日27.5亿的营收,但仍远远落后于去年五一假期单日294.2亿元的营收。
来源:利丰研究中心
总体安排
日期 时间 日程安排 11日 全天 购物中心发展论坛报到 12日 全天 零售技术应用大会报到 9:30-17:30 2020中国购物中心发展 高峰论坛 18:30-20:30 欢迎晚宴(暂定) 13日 9:30-17:30 第四届零售业技术应用大会 主会场 9:30-12:00 分论坛一 无人与自助零售大会 18:30-20:30 夜话技术沙龙 如何将私域流量变现? 14日 9:30-12:00 分论坛二 顾客的数字化营销 分论坛三 全渠道终端及后台建设 14:00-17:30 参观考察 路线1:上海环球港购物中心 路线2: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 同期举办上海国际酒店及商业空间展览会
请扫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