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2-04-12 16:49
近期,由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与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共同撰写的《2021-2022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系统分析了当前零售发展的总体现状、主要特点、面临问题、发展趋势等。现将百货零售业发展的四大特点摘录如下。
1 增长良好,是品质消费主渠道
2021年,A股上市的41家以百货零售为主的企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83%,排除最大增幅和最小增幅后的平均增幅为14%,增幅中位数为11%。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78%,排除最大增幅和最小增幅后的平均增幅为83%,中位数为55%。数据表明,2021年百货零售业总体增长良好,净利润恢复较好。即将公布的全年数据预期也较为理想,已发布业绩预告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营收增长较好,净利润大幅改善。
增长良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境外消费回流,疫情影响到部分境外奢侈品转移到国内消费,贝恩公司发布的《202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称,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出境游受限,大部分中国消费者选择在境内购买奢侈品,除了国内的免税店外,主要在高端百货商场消费;
二是前三季度经济复苏,有效需求释放,经营好转,业绩明显增长,盈利能力恢复;
三是品质消费提升,化妆品、珠宝等代表品质消费需求的商品销售较好;
四是部分企业实施并购,资源整合后优势体现;
五是2020年盈利基数较低。
另外,经济的持续增长、年轻一代的个性化需求、恩格尔系数中食品支出随着收入提高而占比下降的趋势、国潮国货的兴起等无疑都是利好百货商场的因素。
2 两极分化,高端百货业绩突出
2021年,百货零售业发展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部分高端百货经营业绩持续大幅增长,根据公开媒体报道,北京SKP 2021年销售额240亿元,同比增长35%;南京德基广场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28%;北京国贸商城200亿元,同比增长25%;杭州大厦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25%。
在2021年消费总体疲软的情况下,同比两位数的业绩增长异常突出。具体原因,一是上文提到的疫情导致部分境外奢侈品消费转移到国内高端商场;二是高端商场的品牌效应和虹吸作用加强,销售业绩越好,品牌更愿意倾斜更多资源,从而进一步促进销售,形成持续正向反馈,进一步又强化了高端商场的竞争能力。
图2-1:2021年部分销售过百化的商业项目
数据来源: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根据媒体报道和公开资料整理
另一方面,一部分经营团队老化、商品同质化、经营无特点的门店经营困难,在疫情影响下难以为继,要求企业做出决策,要么改造升级,要么关闭止损或转业。
3 渠道分流,直播免税影响明显
直播带货逐渐成为零售的一个重要渠道,顶流直播的带货能力非常强劲。以2021年10月20日淘宝双十一的预售直播数据为例,李佳琦直播预售销售额106.53亿元,薇娅直播预售82.52亿元,两场直播的销售额达189亿元,差不多是一家大型百货零售企业一年的营业收入水平。
直播带货的选品,如化妆品等,与百货行业商品高度重叠。另外,直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营销宣传、税务、价格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客观上对线下零售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在2021年底发起的一项调查中显示,95%的企业认为直播对其化妆品经营销售造成影响,78%的企业认为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在10%及以上(见图2-1)。
图2-2:直播带货对百货化妆品经营销售的影响程度
数据来源:中国百货商业协会问卷调查
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格优势,98%的企业反映直播存在明显的价格优势,主要因为品牌商给予了更好的政策。二是不正当宣传,84%的受访者认为网红主播通常使用类似“最好”、“全网最低”等字眼,通过违规的营销、无事实依据的断言等方式吸引消费者。
直播本身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结果,为消费者带来购物便利和更直观高效的消费体验,也是消费者和企业在疫情下的一个渠道选择。随着网络直播技术的成熟,直播平台日臻完善,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日渐提高,不仅电商平台广泛开展直播业务,同时也已成为实体零售销售渠道的一个重要补充。大家关注网红直播对线下零售的影响,并不是对直播这种形式的反对和排斥,而是反对不公平竞争;如果都在同样的竞争规则下公平竞争,直播将是一种良性的商业行为。
免税店的持续火热,也对百货店的销售造成直接影响。中国最大免税店中国中免2021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41%。这个规模超过了同期百货零售业态营收最高的两家A股上市公司营收的总和。
在免税店集中的海南省,根据海南省商务厅统计,2021年海南10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601.73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免税销售额504.9亿元,同比增长83%;免税购物人数967.66万人次,同比增长73%;免税购买件数5349.25万件,同比增长71%。
免税店销售的主要商品和客群与百货店有较大重叠,免税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替代了一部分原本在百货店的销售,对百货店造成了进一步的经营压力。
图2-3:2012-2021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海口海关及相关公开数据
4 技术升级,数字化进入深水区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的联合调查显示,85.4%的企业开展了线上业务(见图2-2)。目前开展线上业务的企业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前不具备开展线上业务的能力,疫情期间临时搭建线上平台,其应用相对较浅,未能充分发挥价值,疫情缓解后,这些企业需要重新评估线上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其中大部分企业看到了线上潜力并继续深化。另一类是在疫情爆发前已具备线上业务能力,疫情期间发挥出巨大价值,如友阿集团、银泰百货、常州泰富、大商股份、天虹数科、王府井集团、汉光百货、中东集团、无锡八佰伴等企业,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线上业务能力。面对新增的业务需求,这两类企业都面临深水区的数字化变革。
图2-4:百货业样本企业开展线上业务的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问卷调查
数字化转型已历经多年,理论在更新,方法在迭代。前期的数字化建设,概括起来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引入或研发了大量工具,如线上商城、数据分析、营销引流等,深水区的重点是要结合企业优势和资源,把工具变为能力。二是前期数字化建设主要在前台进行,布局各类触点和场景,深水区是要向中后台建设转变,从战略层面构建,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和决策智能化。
数字化转型路径不一,不论采取什么路线,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包括业务特点、资金状况、人力储备等推进深水区的数字化建设,避免冒进,切勿盲从。前期的失败案例有很多,不仅损失了大量财力和人力,还影响了企业对新发展机遇的把握。
百货业态的数字化,触点多元、场景丰富、环节繁复,对系统满足其新需求的要求更为迫切。随着百货零售业数字化进入深水区,过去两年越来越多的服务商也把业务重点放到百货业态,在零售的全渠道建设与运营,中后台建设、老系统改造、数据运营、商业智能、低碳降本增效等方面迎来一些新的机遇。
百货零售企业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服务的服务商中,最广泛应用的前15位分别为腾讯小程序、阿里云、有赞、石基零售(长益)、石基零售(富基)、微盟、腾讯云、昂捷、中科英泰、SAP、腾讯智慧零售、海鼎、汇纳科技、宝获利、汉朔等(见图2-3)。
图2-5:百货业样本企业使用的服务商的系统或技术
数据来源: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问卷调查
除此以外,拍档、智慧图、锐捷网络、上上签电子签约、海信、数衍科技、多点、友盟+、爱笔、华为云、Elo touch等也有一定的渗透率。
获取报告全文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