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12-10 14:11
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了几年了,大家都在向前看,努力实现老板的部署,憧憬转型成功的美好,在“瞻前”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顾后”,没有认真地审视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基础,造成很多工作用力很大,但成效甚微。因为所有的转型升级都是建立在完善稳健的数字化底座之上。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刚刚发布的《2024零售IT及数字化系统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作为全渠道业务基础的全渠道库存管理,只有不到一半(41%)的企业实现了线上线下全部打通。另外,有44%的企业实现了线上线下及各渠道的会员打通,其它为部分打通或完全没有打通。
库存打通和会员打通是开展全渠道业务的基本条件,当然在规模较小时,可以在没有完全打通的情况下开展业务,但是稍具规模,就一定要实现会员和库存的一体化,否则线上业务无法取得大的进展,或者只能在效率低下、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开展。
不管AI将来如何发展应用,不管大数据有什么重大的作用,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打好数字化底座是王道,没有坚实的基础,数字化转型升级就是空谈。
以商品数字化为例,这是所有零售商开展线上业务的基础。对于超市和便利店等快消业态来说,供应链管理、库存优化、到店和到家等所有业务的开展,都必须以完善的商品数字化为前提。因为快消类商品大部分具有标准化的特点,总体上这部分工作进展较好。当前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底层商品数据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快消商品动辄几万种,建立统一的数字规则至关重要;二是生鲜商品的数字化,存在标准化程度低,流程繁多,环节复杂等问题。
由于绝大部分商品非自营,百货或购物中心的商品数字化难度大很多,需要较强的自身能力,以及与品牌的紧密协同,如通过品牌授权从其它线上渠道获取数字化信息。对于大部分百货店来说,完全的商品数字化可能并不现实,但至少在一些关键品类上(如化妆品)或销售较好的单品上,可以做到数字化,进而实现供应链(特别是库存)的一体化。
再以会员的数字化为例,相对商品数字化会员数字化要容易,问题出自所谓场景即会员、支付即会员,很多企业号称有上千万的数字化会员,但大多数会员的数据过于简单甚至是不真实,无法用于顾客洞察或是需求预测,只有实现了多次线上交易的完全闭环,会员数据才有一定的意义。
同样,快消业态的会员数字化相对简单,核心是解决线上和线下会员统一ID问题。百货或购物中心业态,除了要解决线上线下统一化问题,还要考虑门店会员和品牌会员联名的问题,这既是技术问题,又是运营问题,当前即使头部企业的联名会员品牌占比也比较低,在20%左右,与线上销售占比基本接近。
线上线下一体化既是开展全渠道业务基础性的要求,也是一个极高的标准。涉及到库存、会员、活动多个方面,这些都是以完善的数字化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需求预测、个性化推荐、智能供应链、顾客行为分析、数智决策……,所有美好的词汇都是空谈。
更加紧迫的是,人工智能在零售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如果没有好的数字化基础,零售企业不仅不能弥补前一波线上业务的差距,还会在下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继续掉队。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调查显示,尽管目前人工智能在零售业中渗透率最高的是文档处理和图文生成功能(39%),但有82%的CIO/CDO认为,人工智能将对零售行业的数字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人工智能的应用,没有一项不是建立在完善的数字化之上的。
是时候全面审视企业的数字化基础了。多年前就有很多专家提出,全渠道模式下的零售业线下与线下完全融合,是一体化的,是数字化的。数字化大厦,需要稳固的数字化地基,在有些方面,我们还比较薄弱。
有志于继续发展的零售企业,尽早行动起来,全面查缺补漏,以更强健的体魄,迎接新技术变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