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9-12-24 10:56
在此之前苏宁易购时尚百货子公司升级为零售集团的子集团,成立苏宁时尚百货集团。这意味着苏宁时尚百货集团将成为重要的经营单元,苏宁将进一步推进时尚百货领域的精细化业态运营。
被收购前万达百货在全国的37家门店大都位于一、二线城市的CBD或市中心区域,会员数量超400万人。截止9月初,37家万达百货已全部更名改造为苏宁易购广场。
协会观点:
苏宁收购万达百货,对于苏宁来讲,一方面可以补齐在百货市场的短板,充实其全零售版图。另一方面也为苏宁的数字化、供应链和综合服务能力寻找新的领域和更大的腾挪空间,实现其“加大智慧零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零售场景迭代、进一步加大资源能力开放与输出”的战略部署。
从行业看,也说明百货作为一个重要零售业态,即使在线上线下融合的阶段,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百货业所具有的地段优势、场景化能力、商品组织水平与其它业态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优势。
物美、步步高间接控股重庆百货
6月22日,重庆百货公告称,控股股东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商社集团”)混改方案确定,物美集团、步步高集团将入股。本次混改完成后,商社集团的持股结构将由重庆市国资委持股100%变更为重庆国资委持股45%、物美集团持股45%、步步高集团持股10%。
重庆百货是一家大型综合性百货连锁零售商,形成了百货、超市、电器、汽车贸易等多业态发展的经营格局,旗下拥有“重百”、“新世纪百货”两大商标,以及重庆百货、新世纪百货、商社电器和商社汽贸四大品牌。
由于重庆百货具有较强的区域综合优势,物美集团、步步高集团较早就与重庆百货有多方面的合作。根据重庆百货披露的情况,其混改始于2018年3月,历经一年多才正式确立投资方。
协会观点:
国有零售企业的市场化,从根本上说是要依靠股权改革实现。混改是股权改革有序推进的一个重要步骤。
混改既可以引进优质经营资源和能力,防止近亲联姻和繁殖,又能够避免一股独大的风险,形成优质、规范、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从全行业看,还有更多的国有企业在等待通过混改等方式改善公司治理,强化市场竞争能力。希望成功的经验能够加快推广。
王府井引入体验空间“和平菓局”
8月12日,位于王府井百货大楼地下二层的和平菓局王府井旗舰店盛大开业。这是一个面积2400余平方米的建筑,集老北京市井风貌、北京风味小吃、怀旧老物件等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空间,重塑了半世纪前老北京城的景象。
据媒体报道,和平菓局是商业、文化产业及旅游业融合的新地标,在北京市的商业中有一定的创新性。作为一处文化体验空间,用高新科技手段呈现传统北京文化面貌,用匠心打造京式点心,为到访客人带来新奇的文化体验、一步一景一打卡的游玩体验、京味十足的用餐体验以及配送便捷的一站式购物体验,打造一处京城游购玩的地标。
王府井百货大楼认为:和平菓局的引进,是百货大楼2019年持续转型创新的重要一环。未来,百货大楼会持续创新。
协会观点:
百货业创新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强化体验和互动,通过增加体验互动品类和元素,形成新的消费场景和氛围,与消费者建立新的链接,有效吸引新的客流。在成功的转型案例中,这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体验和互动,一般都是跨界的。除了日常所见的餐饮娱乐的互补、亲子教育的引进之外,更有与文化艺术的跨界、与IP授权的跨界、与旅游交通的跨界。
在跨界内容和形式上我们可以脑洞大开,但更重要的是融合,与品牌形象、业务定位、主流客层融为一体,有机互补。
高岛屋上海店恢复正常营业
8月23日,上海高岛屋百货有限公司发布了“继续营业”的通告。此前的6月25日, 日本高岛屋董事会做出了上海高岛屋解散清算的决议,并定于8月25日关店。
新的通告称,由于得到了物业公司的支持以及上海市和长宁区相关部门的协助,公司重拾信心持续经营,因此做出了8月25日以后继续正常营业的决定。
高岛屋成立于1831年,目前在日本拥有20家门店,2012年12月高岛屋在上海开出第一家百货,卖场面积为4万平方米,是品牌在全球的第23家、海外市场的第3家门店。定位高端百货店,销售商品以高端品牌为主,还设有进口超市、有机餐厅等。
据媒体报道,高岛屋的经营持续低迷,连续6年出现营业亏损。
外资百货是中国零售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一般具有较好的品牌形象,较强的商品管理能力。但如同其它业态情况一样,外资百货业的经营不顺利,业绩不突出。除了高岛屋持续亏损,之前还有春天百货、马莎百货、梅西百货的退出,以及百盛、新世界和乐天的部分关店。
至少三个方面对外资百货的经营影响较大:一是行业共同面对的零售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包括整体增速下滑、消费渠道和购物方式变化太快;二是外资百货基本都是租赁经营,这些百货店都位于核心商业区,租金成本高企且连续上涨,公司难以承受;三是运营管理方式手段相对固化,跟不上中国零售创新脚步。
银泰数字化取得成效
9月26日银泰百货CEO陈晓东宣布,截至今年9月,银泰百货数字化会员已突破1000万。未来五年要在线上再造一个银泰百货,即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占比达到1:1。
自2015年被阿里收购后,银泰百货便开启了阿里式的改造路径。到2017年,银泰与阿里打通会员系统,开始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完成数字化会员积累,再以数据和技术做支持,让货品去找人,从原来的人找货模式,逐渐演变成为货找人的模式。这些改造的效果已开始显现。在百货行业整体同比增长为个位数的情况下,银泰百货的业绩在过去一年获得了双位数的增长。
今年双11前夕,银泰百货成为全国第一家全面上云的百货企业。双11期间,银泰在全国建成10个数字化门店仓。精选门店TOP级品牌入仓,打印订单、分拣、验货、打包、发货全部在银泰门店数字仓完成。
协会观点:
数字化是零售企业的必由之路,但道路曲折艰辛。线下零售企业做了很多探索,尤其是百货业的全渠道和数字化工作起步很早,但成功案例乏善可陈。这与百货多年联营为主的经营模式直接相关。
所以百货业的数字化,一定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要打破和供应商的传统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模式,即改变原来的百货不参与商品渠道管理、不了解商品品种和库存、不掌握价格信息的情况,和品牌商、品牌商的销售员之间重新进行利益划分。
二是要解决数据的来源问题。像银泰这样有充足公域流量的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要依靠自身的私域流量。其实自身的数据积累也是一个重要池子,小数据大作用。
广百友谊合并成立广州商控
10月18日,广州市国资委透露,由广百、友谊两大集团重组而成的广州商贸投资控股集团已于近日成立。广州市国资委希望友谊、广百的改革重组既是强强联合,更要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广州市场为依托,通过双品牌运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打造广州国际消费城市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在资本层面上,两大集团的重组已于上半年完成。3月15日,广百集团全资子公司广州市广商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现金38.32亿元,受让广州友谊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事宜,标志着广百集团和友谊集团两大优质商业集团重组整合进入实施阶段。
据了解,实施重组整合后,“广百”和“友谊”将继续保留现有商号。新集团经营规模将达到350亿元,营业收入达150亿元。
协会观点:
百货业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规模化发展的零售业态,也是在各个业态中,国有企业占比最高的。为了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实现保值增值,地方政府一直有整合以百货为主零售资源的动力,这在很多城市都有先例,包括上海百联、北京首旅、武汉武商联等,在低一级的行政区域内,也有整合的情况,如北京海淀区国资整合区内相关零售企业。
在诸多的整合案例中,有的起步较早,有的刚刚动身;有的大刀阔斧,有的小步渐近;有的已形成合力,有的还存在内部竞争和消耗。
零售是充分竞争领域,国有资产整合,既要保持国资本色,又要适当放手,只有投身市场化,才有可能成为强者。
老佛爷上海旗舰店正式开业
10月25日,经历7个月试营业的“老佛爷百货”上海旗舰店正式开业。老佛爷百货宣布,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业务,到2025年中国门店数量预计最多可达10家,目标未来中国市场年营收达到10亿欧元。
老佛爷百货上海旗舰店位于陆家嘴中心L+Mall,是老佛爷百货在中国的第二家店,共有2.5万㎡的购物空间,设有四层零售区域和地下一层餐饮区域,超过215个品牌入驻,入驻率近100%。
上海老佛爷突出了设计感。在开业期间,将仿制的巴黎铁塔搬进了一楼的中庭,配以多个具有艺术气息的设计师独立展,使内部空间呈现出现代与古典的碰撞氛围。
老佛爷自创办以来已有120年历史,目前在全球有64家门店。2013年,老佛爷与香港I.T时装集团合作,入驻北京西单。
协会观点:
盒马跨界改造老百货
11月30日,深圳罗湖区莲塘聚的盒马里·岁宝正式开业,这是盒马的首家数字化社区购物中心,也是继去年深圳12家岁宝门店引入盒马鲜生后的深化合作。
盒马里·岁宝占地4万平米,经营面积2万平米,分为3层。作为社区购物中心,盒马里·岁宝入驻品牌不多、店面不大,但品牌跨度和覆盖面很大,并且可以实现附近半径约3公里的“盒区房”范围内的居民享受整个购物中心内约60个商家、4万中商品和服务免费配送,餐饮类商品最快30分钟送达,零售类商品1小时内送达等服务。
与传统百货商场相比,盒马里功能性和针对性更强,数字化水平更高,更适合社区家庭场景下,解决居民日常生活品采买、闲暇亲子和饮食的需求。
协会观点:
零售跨界无止境,岁宝与盒马合作信息传出后,业内更多想到的是把盒马鲜生开在百货店里。实际是大大跨越了一步,直接将传统百货后改造为一家社区购物中心。盒马里至少两点值得关注。
首先是其定位于与商家共赢的平台,并且通过数字化整合、到家服务、共享空间等手段来实现。
其次是牵住了社区流量的两个牛鼻子,一是生鲜,盒马有天然的优势,二是儿童教育,一旦集聚起来,会形成稳定的客流。
SKP南馆开业
12月12日,SKP南馆正式亮相。尽管只有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的空间,但却被媒体共同冠以沉浸式百货的称号。短时间内成为一个行业热点事件,引起了媒体广泛报道。
具体包括:广泛应用数字科技,如火星基地、未来农场、各种大屏和玻璃幕墙,还有多种手段的线上社群营销。打造沉浸式购物环境,无论是商场的整个环境,还是每个品牌的具体布置,都步调一致,感觉一致。商品具有独特性。入驻了约155个品牌,其中,中国内地首店数量占比1/3。多奢侈品牌针对SKP南馆推出了限量款、定制款、合作款等产品。
SKP定位于奢侈品百货,是中国百货业的一个重要代表。2018年销售额达到135亿,成为百货业的单店王,预计2019年仍有10%左右的增长。
协会观点:
尽管从长期看,SKP南馆是否成功还有待观察,但起码从开业初期客流的情况来看,其对百货行业启示和借鉴意义重大。
首先是百货转型升级手段多,包括数字化手段、互动和体验化、商品的独特性等。
其次是要多研究客流下降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仅仅围绕客流做营销工作,营销是锦上添花,更要在其它方面下足功夫。靠餐饮引流,比放弃商品经营更可怕。
另外,场地小不是互动体验差的借口。每个细节、消费者的每个触点、每条流程都有改善或者创新互动体验的可能。
北京百货业扎堆调整改造
今年以来,北京的百货商场进入集中调整改造升级阶段,其中既有传统的区域百货,如甘家口百货、西单商场、菜市口百货、长安商场等,也有昔日的明星店铺,如赛特商场、百盛复兴门店、蓝岛大厦等。
这些商场改造的原因,一是门店经营落后于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二是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新增商业项目明显减少,存量商业需要以新的面貌开展经营,三是北京市商务局制定了《传统商场“一店一策”升级改造工作方案》,并确定了10家传统商场转型升级试点名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改造后,有的依然以百货经营为主,有的拟转型为社区购物中心。
协会观点:
零售是一个常变常新的业态,而北京的很多百货店几年如一日,消费日益变化,门店依然故我,已经到了非转型不可的程度了。转型的核心是通过升级改造给客户新的体验,把客流拉回来。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指出,未来,借助科技力量、拓展多元业务、探索体验式消费业态是百货业发展新趋势。59.6%的受访企业已经开展电商业务,高达77.9%的受访百货企业当前在实体店增加体验式消费元素。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