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纽带﹒汇集﹒分享
行业新闻

中百协范君:百货转型,化妆品是突破口

时间:2021-07-13 15:19

“百货并非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不堪。


成立于1990年的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下称中百协),作为百货零售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组织之一,现拥有近千家企业会员,在推动零售企业交流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疫情确实让百货业态受到重创,”中百协会长范君对青眼《百强百货》栏目直言,“百货业正积极转型升级。目前市场对百货有误解,化妆品行业对百货也有误解。”


那么,百货在做哪些改变?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作为百货商场“脸面”的化妆品又有哪些机会? 



百货购物中心化



专卖店、超市、百货、购物中心、电商,以及这几年加速成长的社交电商、直播电商、新型美妆集合店,国内化妆品渠道是越来越丰富多元。往往,新兴渠道的崛起必然伴随传统渠道承压。


就百货来看,范君分析,在中高端市场,百货的市场增量受到不断增加的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的分流,互联网电商又抓住了中低端和90后标准化产品消费,使得大部分年轻人在线下的消费几乎都成了随机性购买。同时,很多新兴品牌从开始创立就在做全渠道、直营店,对百货渠道的依存度降低。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范君


多渠道分流冲击,新品牌与百货渠道的关系亲疏不定,这几年百货整体的日子并不那么好过。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百货业态销售额累计下滑了12.1%,对比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等线下业态,百货下滑最为严重。如果说去年有疫情因素,但2016-2019年,百货业态的增速变化也不敌其他。


在这种情况下,百货业自身的变革,已是迫在眉睫。“百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临着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的转变。”范君如是说道。


她解释,在增量时代,百货店将自身完全“渠道化”,即使不去深入研究区域消费者,不积极探索如何为品牌赋能,也依然能够取得业绩增长,但现在这种增量带动存量的模式就不能简单持续下去了,市场很难有增量可做。


她还指出,价格没有吸引力、形象定位、品类组合、经营管理方式、与品牌商互动关系不够等,是当前百货面临的突出问题。“随着消费需求升级、市场竞争加剧,百货店做‘二房东’已不能那么坦然,需要重新找回自身的价值。” 


“百货店存在的核心价值,应该是懂得贴近消费者,敏锐洞察消费趋势,成为美好生活的提供者,”她表示,围绕这个方向,这两年百货店密集转型、改造升级持续进行,“百货店正购物中心化,购物中心也百货化。”


“以前一家百货店5-6万平米都算是大店,现在时代在变,很多百货也越开越大”,开辟诸如儿童亲子乐园、影院、电子游戏厅等休闲娱乐项目,打造社交化场景,这是百货在向购物中心学习的一种表现。


同时,较之于购物中心的租赁模式通过收取租金、扣点来盈利,比较简单粗暴,很多百货采取联营或自营模式,因为有统一的收银系统、商品管理等体系,百货相对更了解客群,拥有规模相当的会员顾客,品牌组合与商业运营能力也较为突出,百货也由此成了购物中心学习的对象。



“提升商品力是百货改革的核心”



占据着城市黄金地段、了解商圈客群、具有更加专业的商业运营能力,范君认为这些都是百货店可以发挥价值的显著优势。互联网技术则能让百货优势最大化,为重构“人货场”提供了有效方案和手段工具。


据范君观察,传统百货里,消费是单向的,商户和消费者的交集很少,现在通过联动会员数字化,实现顾客互动和客户画像,更了解每一个顾客的消费喜好和习惯,实现更精准的客户营销和人货智能匹配。


在“货”和“场”方面,大数据、智能科技等技术,推动了百货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采集及分析消费数据能力,来优化商品组合,同时也能延伸出更多功能服务,帮助提高销售额。


“商品力是百货经营能力的核心体现”,范君提到,纵观2020年业绩较好的百货店,增长的核心主要就源自商品力。“业绩较好的百货店,大多在引进差异化商品、扩大自采自营、实现线上线下同价等方面发力。”


譬如有着中国“店王”之称的高端百货SKP。有媒体报道,2020年北京SKP销售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15%。除了拥有国际顶尖大牌,SKP SELECT多品牌集合店也是一大特色,即自营买手团队从全球网罗时尚前沿品牌。


“之前在一个展览会,一家主打帽子的展商说SKP想邀请他们入驻,当时我就好奇这个品牌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最后仔细观察发现整个展馆里几乎没有一家跟他们雷同,”范君回忆道。SKP以买手的心态,去挖掘有独特性的产品,通过首店、独家品牌,打造出品牌及门店的稀缺性甚至唯一性,锤炼出独有的竞争优势。


又像是河北省几家区域百货代表,如信誉楼、北雁商城的自营买手模式也各具特色,在当地颇受欢迎。所以说,中国地域庞大,消费多元化,像SKP这样强势的高端百货也许并不多见,模式难以被外界复制,信誉楼和北雁商城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尽管自采自营模式下,意味着百货要自掏腰包去采购商品,揽下库存,对企业来是重资产运营,同时也十分考验买手的能力。但范君认为,自采自营会是百货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提高商品力将形成百货业差异化的“护城河”,具体包括调整产品组合布局、提升与品牌商合作效率、开拓自采自营、发展自有品牌等。



化妆品是突破口



谈到百货的商品力,又必然绕不开每家百货的“门面担当”——化妆品,因为哪怕现在渠道再多,也不可否认百货仍是中高端化妆品的一大主力渠道。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银泰百货美妆销售额翻了一番,在疫情的2020年也仍然逆势增长,诞生了13个全球第一柜和18个全国第一柜。


像银泰百货这样看重化妆品的百货店还有不少,“化妆品正在成为百货的当家品类,”范君表示,虽然化妆品在百货店总体经营面积中占比不大,但销售占比突出,业绩贡献明显,所以众多百货店正在以化妆品为突破口,带动企业整体经营提升。“不像以前被动地等品牌上门,百货现在也会主动去挖掘有品质、知名度、口碑好的品牌。”


她指出,百货在体验元素上,比购物中心弱一些,但在招商运营、品类组合、营销管理、会员管理上,具有比购物中心更强的优势,而且百货大多处于城市中心或区域商业中心,优势的地段对化妆品牌具有吸引力,加上一定的招商政策组合,对中高端品牌有足够的吸引力。


她分析,伴随消费升级,百货店中高端品牌会继续担任增长引擎,护肤功效突出,专业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更有潜力。在交谈中,她也多次强调百货所营造的场景氛围,提供的体验服务,是线上和其它渠道不具备、无法取代的,“化妆品在百货还有很多施展空间。”


所以,除了传统的化妆品售卖方式外,如今已有许多百货店增加了体验和增值服务,例如开辟美容坊,邀约会员体验1对1服务;推出了小班教学,教消费者如何化出当季热门妆容;联合品牌推出美容体验中心,提供面部及身体护理服务等,这些都是消费者,特别是高端消费者所期待的。


同时,这几年国潮盛行,新生代人群对国货改观,不光是国际大牌化妆品,百货渠道跑出国货美妆新势力也未可知,在范君看来,百货商场亦是新品牌们需要占领的高地。“只要经济在增长、消费在提升,百货就有更大的空间,中国化妆品市场正在显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百货也自当仁不让。”


来源:青眼    文:春晓

  
往期推荐



打通、盘活、裂变、复购、粘性、生态……这场营销大会讲得透彻!

实体零售上线,梳理那些踩过的“坑中之王”

会员场景营销,实现“会员拉新”和“销售转化”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柏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8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