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纽带﹒汇集﹒分享
品牌资源

零售技术案例精选:宁波太平洋百货集团

时间:2020-01-13 10:37

宁波太平洋百货集团有限公司以升级城市商业生态为使命,匠心筑就4大产品线:城市购物中心、主题购物中心、特色街区、文旅主题酒店,为创造可持续的价值而准备。目前正在浙江、安徽、江苏、江西、山东、湖南、湖北、四川、河南等12个省份持续运营36家城市商业综合体,总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

在过去的1年中,制作了2个信息工具,完成了2块企业业务管理的现代化巨大转型:筹备节点管理平台、业务系统管理平台。本案例重点介绍业务管理平台的情况。

简化交易过程。

原来的业务管理系统(下称老系统),在参与顾客交易的过程中,需要经过6个步骤,分别是:

(1)输入专柜编码;

(2)输入营业员编码;

(3)输入商品编码;

(4)输入商品单价和数量;

(5)进入支付界面并选择支付方式;

(6)输入支付金额。


图1-1改造前的操作流程

图1-2 改造后的操作流程

整个操作过程如果有一个环节出错,必须整个流程重新开始,极大的提升了操作难度。一个熟练的财务人员操作整套流程的耗时在10秒左右,刚刚接触的新手基本耗时在35秒左右。

我们上线的新业务管理系统平台(下称新平台),将流程进行简化,去掉与交易流程无关的专柜编码、营业员编码,并将支付直接优化成按钮,不用进入界面再去选择,从按钮上进行区分“现金”、“银行卡”、“预付卡”等支付方式。一个熟练的财务人员操作新的流程平均耗时在5秒,刚刚接触的新手平均耗时在12秒。操作效率提升了50%-65%,有效的降低了顾客的排队等候时间,提升了顾客的消费体验。经过我们的观察,销售旺季时,原先一个楼层3个收银点位,每个收银台平均等候的顾客在10名左右,每个顾客的交易过程平均在65秒(含收银话术,顾客支付银行卡等操作),完整整个收银队列需要11分钟左右,末尾的顾客很容易流失。新系统上线后,同样的消费活动,同样的销售金额和笔数,基本上排队的顾客只有3人左右。最关键的是,优化了收银点位,从一个楼层3个收银台下降到了一个楼层1-2个收银台。


 2   改变传统手工结算。

老系统的系统结算做的比较简单,对于销售的变化,商场经营条件变化等无法做出匹配的数据变动,每次做结算的时候,都是系统结算为辅助,手工结算为主要结算方式。针对不同活动商家活动扣率调整也只支持事前调整,时候调整就必须每个结算单都进行调整,对于一个月活动比较多的时候,工作非常痛苦。

新平台系统将扣率的调整变更作为一个灵活的财务支撑模式,可以事前录入,也可以事后录入,只要在结算周期内,都是有效的,并且还支持没有达到销售目标,可以将扣率进行回退甚至拉升的管理模式。每个月的品牌费用也都和结算周期挂钩,不再和结算单进行强关联。通过各种结算调整,目前财务结算已经可以实现以下2个目标:

(1)系统自动结算为主,人工干预结算为辅。对于一般情况,系统完全自动结算了,但一些极个别特殊例外,人工还是可以干预进行修正处理。目前所有的结算基本都是通过系统自动完成。

(2)1个人结算多家门店的结算单。老系统的结算,每家门店必须配置3个专业财务人员进行操作,新平台上线后,结算中心的1个人员可以管理2-3家门店的系统结算,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事成本。

 3   支持多种促销方式。

(1)老系统支持的促销方式仅支持满减,满送,其他方式都不支持。新平台支持更多种类的促销,如满折,会员满送,会员满减,会员满折等。

(2)老系统的优惠活动没有电子优惠券,只能通过纸质优惠券加盖商场特殊印章进行优惠券防伪。新平台系统采用电子优惠券的方式,无需担心优惠券造假。试用过一次后,券码自动失效。而且还通过全渠道分发技术,顾客从短信、微信、小票上获得的优惠券信息都是相同的,任意渠道获取的优惠券在使用后,其他渠道的券码也自动失效,并通知顾客。

(3)老系统的优惠活动,特别是涉及到优惠券的优惠活动,无法精确定位参加活动的商品,只能通过对收银人员、营业人员强化培训,识别开票信息。但是还是难以完全解决,部分商品不参加活动,但是由于操作错误,享受了优惠活动。新平台通过后台设置参加的品牌和商品范围,实现扫码即可确认优惠参加范围,并直接使用。完全杜绝了错误优惠券给公司带来损失的情况。

(4)老系统的活动结算很弱,必须在活动结束后,才能了解活动用券金额和用券参与品牌的情况。然后再根据参与品牌的参与金额进行按比例分摊计算。给门店的财务工作人员带来很多不变。新平台也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活动期就能实时查看所有促销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各个品牌在活动中的促销优惠费用。并且支持事前设置分摊比例,事后按照比例结算分摊金额。

 4   强化集团化管控。

(1)老系统的部署都是单店部署的,没有将所有的销售数据和经营数据进行全集团自动汇总,所以需要了解各个门店的销售情况的时候,就需要各个门店进行数据上报,然后由营运中心的同事进行人工汇总合并收入,再提交到集团相关领导。整个流程耗时耗力,基本上了解全集团的销售需要商场打烊后1个小时左右才能汇总完毕。

新平台系统从数据构成的根本上进行了调整。集团营运中心的相关同事可以随时查看各个门店的销售情况,并根据时段客流、销售关系,下达指令,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2)老系统对各个品牌的销售分析也没办法进行合并汇总,A 门店的周大福和 B 门店的周大福是2个完全不一样的专柜,数据没办法进行同比。无法获知同样是婚庆节,各家门店的黄金销售执行情况如何,也只能通过人工上报品牌销售,然后由相关的同事进行合并,汇总,分析,再提交销售数据进行查看,确认各家门店的品类销售是否达标。新平台系统对相同的品牌进行专项梳理,集团的人员可以随时看到相同品类相同品牌在各家门店的销售开展情况,删除了上报销售、汇总分析销售的环节,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损耗。

 5   加大数据承载量。

(1)老系统单台服务器处理容量不足,每台服务器的数据超过3年历史后,就会存在数据卡顿,数据库锁表等相关问题。每家门店每年投入在这个问题上花费的工作量基本在18-27个人日,按照10家门店的规模,公司每年会投入225个人日在该问题的解决上。

新平台彻底从架构上进行了调整,将销售直接汇总到云端,门店只需要关注销售数据是否上传即可。我们使用阿里云的ESC 和 RDS 技术,拓宽了中心数据处理能力,极大的降低了数据差错,现在每年处理数据异常的工作量基本在3-5个人日。

(2)老系统不支持多并发处理操作,每次需要查询大数据,或者结算大数据的时候,系统总会卡顿很久,数据量越大,等待时间越久,查询超过2年的数据,可能会需要灯带1个小时以上。

新平台使用了数据缓存技术,压缩了所有的数据查询和数据处理环节,超大数据的查询,基本控制在5分钟以内,一般数据查询都在2秒内完成。

 6   容灾能力提升。

(1)老系统没有自动备份,所有的数据备份都需要人工干预。遇到服务器故障,只能想办法恢复磁盘数据,然后还原到新系统中。新平台已经完全改变了这个方式,通过 shell 脚本,自动备份数据,并且支持异地备份。每天自动备份的规则也不一样:

周日,全量备份;周一、周二,增量备份;周三,全量备份;周四、周五、周六,增量备份。

通过设置这样的规则,每日的数据都可以立刻恢复,并且还支持数据归集。

(2)老系统只能安装在 windows 2003上,对系统的依赖非常高,并且权限管理也几乎为零。一旦操作系统升级,或者更新了补丁,可能就会有部分功能无法正常使用。每个登录的人员都具有管理员权限,可以修改数据文件。

新平台设计的时候就按照跨平台的原则进行设计,所以服务器以来很低,可以安装在任何服务 操作系统上。但是我们比较建议安装在 Linux 系列的操作系统,这样可以降低权限风险。登录系统的人没有最高管理权限,顶多只能删除部分页面,可以通过备份随时恢复。数据层和系统层都是安全的。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柏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8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