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纽带﹒汇集﹒分享
行业研究

百货“无接触销售”技术手段三大类型

时间:2020-02-19 16:50

0219701.jpg

受疫情影响,大量百货、购物中心业务缩短营业时间或闭店,销售额断崖式下降,从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展开的疫情调查数据看,春节正式假期期间,企业平均销售额不到去同年的15%,而且仅有的销售额大多是公司内超市体系带来。整个一月份,平均销售额大致为去年同期的25%。

从现状看,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可以预见,即便是疫情结束后,消费者信心也不会立刻恢复,真正到店去,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线下业务无法开展,企业如何自救?本文从技术使用角度,考察大部分百货业态的主要方式、技术手段和依靠的平台,供行业参考。
通过考察主要企业技术手段,可大致分类三类:
 
 第一类:全能型,自建线上能力
这类企业自建线上能力,拥有相对完善的全渠道技术体系,如APP、商城、微商城、直播等,典型的如百联、银泰、天虹、友阿等。
银泰通过喵街,和淘宝会员完全打通,同时建立基于导购微主题的营销的技术体系激励机制,打造门店配送体系,打造强大的线上体系,在疫情期间,通过淘宝直播持续不断带货,大大降低疫情的影响。

/uploads/image/2020/02/19/0219702.jpg

银泰喵街APP+导购体系+淘宝直播

天虹在一周前发布“天虹百货也可以送货上门啦”的公号,吹响百货到家的号角,APP专门开发出“专柜到家”功能,建立与导购直接沟通、交易的技术体系,同时深度借助微信通道,从微信公号进行营销引导进入小程序微商城,从不同渠道皆可触达。

/uploads/image/2020/02/19/0219704=3.jpg

天虹APP专柜到家+微信公号引导到小程序+看点直播

主要方式:

1、全渠道发力,通过APP、微商城完成线上交易
2、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导购解决交易闭环,实现体系内交易
3、通过导购建立各专柜、商户微信群,推广营销活动及达成交易
4、通过微信公号内容营销,把消费者引导到各专柜、商户的导购个人微信或群
5、利用直播手段进行辅助销售
注:银泰主要通过阿里体系完成,一些手段需要使用阿里系APP进行扫码完成

主要技术手段:
1、APP:自己开发APP、商城
2、微商城:自己开发或借助小程序开发微商城
3、直播:看点直播、抖音、有赞爱逛、淘宝直播(银泰)
 

 第二类:借力型:借助第三方平台构建线上能力

这类企业主要借助微信生态及其他第三方商城平台构建自己的线上能力,如王府井、文峰大世界、新世界百货、新世界大丸、南京新百等。以微信公号为主要入口,借助小程序、有赞等平台构建微商城,实现线上能力。这类企业对微信公号营销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公号内容直接引导到微商城、另一种是直接引导到专柜的导购或社群,进行后续交易。

/uploads/image/2020/02/19/0219703.jpg

到王府井、汉光、君太百货微信公号内容引导到微商城

/uploads/image/2020/02/19/0219704.jpg

重百、杭州大厦、欧亚商都公号内容引导到导购或微信群


主要方式:

1、微信公号内容引导至小程序商城,实现线上交易
2、通过导购建立各专柜、商户微信群,推广营销活动及达成交易
3、通过微信内容营引导至各专柜、或商户的个人微信或微信群
4、部分会利用直播手段进行辅助销售

主要技术手段:
1、微商城:小程序、有赞、上海驿氪
2、直播:利用看点直播、抖音、有赞爱逛

 第三类:自由型:无线上能力

这类百货没有建立自己的线上能力,也没有借助第三方平台建立微商城,无体系支撑,只借助微信公号进行内容营销,一方面是发送一些促销类信息,另一个功能则更多的是直接引导至专柜的导购或社群,没有建立交易闭环,后续主要通过专柜自行管理。

主要方式:

1、通过导购建立各专柜、商户微信群,推广营销活动及达成交易
2、通过微信内容营引导至各专柜、或商户的个人微信或微信群

各企业百货业态主要技术手段及使用平台

/uploads/image/2020/02/19/0219705.jpg

注:企业不同的门店做法差异较大,此表只统计所考察的部分门店,不一定能完全代表全部情况

考察大部分企业百货业态使用的技术手段,绝大部分都是基于微信生态:

从入口看:大部分是微信公众号,通过运营公众号,引导到商城、或导购社群。

从商城看,大部分使用的是微信小程序,其次是有赞平台。

从直播看,使用的主要是看点直播、抖音、有赞爱逛、淘宝直播(淘宝直播目前只观察到银泰在用),整体上,百货利用直播还只是尝试性的营销手段补充,除了少数企业外,还未形成有组织性的使用。


这次疫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对经济、社会造成极大影响,也给民众不同程度留下心理阴影。另一方面,经济活动无法展开导致收入降低,消费行为也将变得更加谨慎,即便宣布疫情结束,消费也不太可能立刻恢复,消费者进到商场,仍然需要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可能是两个月,也可能是半年,对于依赖近场消费的百货业态,影响巨大,需要做好战术储备,调整打法,应对当前危机。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柏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8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