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纽带﹒汇集﹒分享
行业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电商

时间:2020-03-10 17:12

此次新冠疫情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电商业的一个特别的转折点。在实体因疫情呈现下滑趋势之时,电商则异军突起,成为风头正盛的行业之一。


那么疫情之后,中国的电商领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01

疫情之时,电商对品牌和零售商支持


平台费用减免,品牌扶持计划,提供低息贷款


阿里巴巴集团


天猫:免去所有天猫商家2020年上半年的平台服务年费,注册在湖北的天猫商家可获得3个月免费店铺代运营服务

菜鸟:对2020年3月31日前新入仓商家减免2个月仓租

口碑:豁免2月底之前商户的商品佣金,对武汉商户豁免至3月底

天猫国际:对某些商户免除6个月的平台服务费;减免仓库租金;免费试用店铺设置工具

淘宝直播:全国所有线下商户均零门槛免费入驻


京东

为中小型企业进入京东开通快速通道,最快六小时


拼多多

拨出10亿元专项补贴,对于为消费者、为疫情严重地区提供物资保障支持的商家给予补贴,每笔订单将补贴2-3元


美团

- 3.5亿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商户恢复经营。

- 武汉地区餐饮商户减免外卖佣金1个月。

- 武汉地区到店业务减免佣金1个月,免费延长商户年费2个月。

- 对湖北地区餐饮商户赠送收银系统10000套

直播扶持计划


京东

03101001.jpg

京东直播宣布正式推出针对商家和机构“全面降扣、流量护航、专项补贴、0服务费”和针对主播“现金补贴和公域流量扶持”的“4+2”政策。


其中,全面降扣面向全品类POP(第三方)商家,即直播带来的销售额,平台扣点最低降至1%,商家开播即可降扣。

而新开播商家可享受到“流量护航”、“0服务费”双重优待,即最低30天固定流量扶持,并可无门槛进入新店开播专区,获得流量曝光。

最后一公里物流扶持


美团

03101002.jpg

美团买菜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线上买菜”成为了用户主要的购物方式,以北京地区为例,日销量最高可达平时的2-3倍。需求迅速扩大,可是配送骑手较为紧张,运力不足的矛盾充分显现了出来。


美团围绕美团买菜服务站点配备无人配送车,向距离较远的社区进行配送,公开测试道路上行驶速度约为20公里/小时。自动驾驶技术离不开高带宽、低延时的网络支持,美团与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进行合作,通过优化落地区域5G网络,保障无人配送车顺利落地。

02

直播成为营销利器


淘宝


淘宝直播开播场次在疫情期间取得了大幅增长。2月初,淘宝直播平台直播量同比增长110%。

03101003.jpg

2月20日晚上,阿迪达斯在淘宝直播上召开了历史上首场“云发布会”,将三叶草年度重磅新品Superstar50周年纪念款通过直播发布,跟传统的线下发布会比,这堪称史上“进场”人数最多的一场“发布会”,有超过223万人次参加,10小时销售额就达到2亿元。

03

社交电商盛行


小程序成为新宠


万达集团宣布正式推出线上营销计划“安心优选,宅家易购”。据悉,该计划将依托万达广场小程序平台,扶植全国近6万家商铺转为线上经营。

03101004.jpg

据了解,目前万达小程序有5000万用户,此次计划将整合2万多个合作品牌、近6万家商铺、135.9万商户员工。物流方面,万达广场将联合小程序游戏到家、京东物流,针对超市、餐饮类业态提供高效物流配送,帮助商户组织调配货品资源,确保特殊时期“无接触”小程序交易。


淘小铺


淘小铺是阿里巴巴于去年5月推出的一键开店创业平台。根据淘宝数据显示,截至2月前两个星期,每天新增的淘宝店数量达到3万多家。

03101005.jpg

04

本地配送平台爆发

连锁超市扩展配送服务


永辉

03101006.jpg

2月1-10日福州永辉到家O2O配送服务接单量同比增长150%。永辉推出“共享员工”计划,临时雇佣了超过200名员工负责线上订单。


另外,永辉超市到家服务在全国门店上线“无接触配送”,并在“永辉生活”APP上挂出了特殊时期配送说明,建议用户选择“无接触配送服务”,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京东到家

03101007.jpg

随着疫情期间居民对线上生鲜平台需求的大幅增加。京东到家正式启动“到家新鲜菜场”项目,保障每日7-10点京东到家平台生鲜类商品充分供应。


截止当下,华南钱大妈、合肥生鲜传奇等16家社区生鲜连锁及菜市场,将作为首批商家加入该项目; 而沃尔玛、永辉、步步高、永旺、绿地优选、七鲜超市、世纪联华、卜蜂莲花等近40家连锁商超相继加入。


春节1月24-30日防疫期间,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相比去年 同期增长470%。


后疫情时期的中国电商五大趋势


1. 线上零售销售额占到总体零售销售总额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2. 卖家和电商平台的合作将越发紧密


3. 数字化转型将加快


4. 社交电商,特别是直播带货的方式将成为主流


5. 本地配送规模将扩大,智能取货服务逐渐涌现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柏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8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