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纽带﹒汇集﹒分享
行业研究

IP联名助力出口转内销

时间:2020-05-27 11:28

受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着相同的境况:订单被取消或延时交货导致库存积压,发出去的货对方不收货、不付款让企业经营成本增加,没有新订单使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对此,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百协)在近日召开的“出口转内销的问题与策略”线上研讨会上,来自东莞玩具产业带、福建纺织品产业带的十余家外贸企业均表示,疫情期间,受制于外销困局,开拓国内市场成了企业的“救生圈”,也让不少企业走上了“阳关道”。
为出口转内销“加把火”,也是政策的着力方向。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内销缓税利息暂免征收至年底、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范围扩大至所有综合保税区等。5月7日,商务部也提出进一步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进一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帮助外贸企业破解内销难题,开拓内销渠道,提升内销能力,为国内市场提供多样化选择。
在记者的调研中,有外贸企业表示,即使没有疫情的发生,在近年来外贸变数不断加大,贸易摩擦较为频繁,贸易壁垒严重的背景下,以及企业普遍感受到国内市场潜力大,年轻消费者对品质和新奇特需求增强的趋势中,出口转内销也是外贸企业面向未来的一大布局方向,有不少企业在疫情前就已试水。
但面对广阔的国内市场,外贸企业的“转向”并非简单易行。在中百协的会上,东莞康达玩具礼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国雄、东莞市瑞丰源工艺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昌友、厦门瑞纺织带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勇等均认为,消费文化差异、与外方的知识产权协议、相关标准不一致、品牌影响力不强、需要建立新渠道带来的销售成本,以及内外贸贷款回收方式不同等是外贸企业转内销遇到的一个个“门槛”。
“如出口的商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服装等,造型、款式等需要符合西方人的审美和身材特点,如果拓展内销就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同时,在标准方面,有的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不一致,如电器产品一般要取得3C认证后才能在中国境内销售。此外,相对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渠道,需要投入成本组建团队、推广品牌。”陈志勇举例称。
谈及产品质量过硬、信誉度较高的外贸企业如何快速转身,拥抱国内大市场,东莞制造品牌中心秘书长黄海涛认为,在政府层面,各地应多搭建展会平台并提供相关补贴,包括展位补贴、减税降负等支持,助力外贸企业通过展览会直接和买家对接,创造更多供销合作机会。同时,可以多组织外贸工厂和包括百货企业在内的国内零售渠道进行采购对接活动,让双方有更多沟通了解。此外,应推广“互联网+”的营运模式,帮助和引导外贸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接收订单。
但“打铁仍需自身硬”,与会企业代表认为,外贸企业首先应根据国内市场特点,做好产品设计,提供高性价比、具有防护功能、家庭健身类,以及拥有治愈系设计和配色元素的目前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其次,可借力知名IP通过做联名款,快速打造内销品牌。如将玩具产品与动漫IP结合,家居产品与高收视的影视节目IP结合等、可实现品牌的溢价。再次,在渠道方面,企业应认识到国内市场传统渠道仍然是主流,在塑造品牌形象、增加产品销售方面意义重大,同时,企业还应用好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线上渠道,扩大影响力。
中百协认为,百货店和外贸企业中的服装、家居、玩具等品类关联度较大,同时百货店门店规模较大、经营灵活性强、满足个性化差异需求、自营占比逐步扩大等特点,具有和外贸企业对接的优势和资源。为此,下一步,中百协会还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企业间的对接和服务,为出口转内销工作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柏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8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