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由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C-star联合主办的“2020零售业发展高端论坛”在上海顺利召开,300多位企业高管参会。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经济学家任兴洲女士做了题为“疫情阶段性改变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生态及应对”的主题演讲,对处于疫后复苏关键阶段的零售行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演讲内容摘录如下。

一.疫情阶段性改变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生态
2020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万亿元,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下降3.9%,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下降1.8%,降幅比5月份收窄1.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4%。1)需求侧:线下需求骤减,一季度降幅大。近期有所恢复;2)供给侧:总体供给平稳,物流短期受阻,供应链得到一定恢复;3)场 景:聚集性消费因疫情受控,强制性造成社交隔离模式;4)成 本:租金等固定成本上升:压力增大,持续时间长;5)效 益:明显下降,部分企业亏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百货、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3.6%。3.8%、-14.1%、-14.4%。今年7月份,社消零售总额32203亿元,同比下降1.1%。1—7月份,同比下降9.9%。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恢复态势明显。趋势如下:上半年网络零售额达51501亿元,同比增长7.3%,连续四个月提升,6月当月增幅达18.6%。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3%,高于社消零总额同比25.7个百分点;占社消零比重25.2%,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吃、用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分别增长38.8%和17.3%,穿着类商品下降2.9%。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网络零售占比为20.2%。粮油食品、中西药品等同比均增幅高于40%。B2C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5%,占网络零售额比重为76.7%。总体上看,上半年网络零售凸显韧性和活力,成为拉动国内消费的生力军。1-7月网络零售增速与社消零增速对比如下:疫情激发了线上销售和服务方式创新,包括:平台、直播、网红经济、微商、社群营销。也培育了居民网络消费习惯,网上消费用户大幅增长,上半年已有超9亿网民。电商平台发展快速发展,包括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美团等。营销模式不断创新,如直播带货、外卖业务。线上的发展还还倒逼了物流方式变革,发展无接触型配送。另外,网络零售也加快了对网络基础设施的需求。5G、宽带等新型基础设施的要求大幅提升,技术进步。加快了整个商贸服务业数字化进程,促进“互大云智”加快应用商业企业在困境中对努力自救、突围,调整,求变。根据消费需求变化调整商品和服务内容,线上线下结合;加快转型创新,提升服务能力。1)财政资金:各级财政安排疫情防控资金,为抗疫提供了有力保障。2)金融支持:对中小微商贸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影响严重企业展贷、续贷;下调贷款利率。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3)减免政策:通过“增、免、减、缓、促”等 政策,纾解中小商贸企业困难。对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4)纾困政策:对减免租金、稳岗稳就业的商贸企业给予奖补措施。对欠费的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不停水、不停电、不停气;多地政府从防疫情、稳经营、服务保障等多方面结合行业特点提出扶助措施。在前期政策支持基础上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的通知》。1)排除复工营业干扰,不得擅自设置复工营业条件;杜绝简单“一刀切”做法;低风险地区人员货物流动,健康证明全国互认,不得再设置障碍2)建立企业诉求响应机制。针对企业的困难和诉求,帮助企业依法有序复工营业。简化办事流程。为企业提供安全便捷的政务服务。3)帮助员工返岗,支持灵活用工。实施“点对点、一站式”等方式帮助企业员工返岗。支持采取灵活用工政策。通过“短期用工共享”等模式,解决劳动力短期供需不平衡问题;鼓励和满足特殊时期的用工需求。1)促进商品和服务消费恢复。提振零售餐饮住宿等消费。2)稳定实物消费,促进汽车消费。推动出台新车购置补贴、“以旧换新”补贴,促进二手车交易等措施,组织汽车促销活动。3)配合财政部完善免税店政策,做好新增资质工作,促进消费回流。4)政府引导促进购物节、消费季,力促消费恢复。释放消费需求。5)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疫情以来,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190亿元,效果明显。6)完善物流体系,推动产销衔接。优化末端配送;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强产销对接。
8)推动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上云和线上拓展,提升农产品电商。
三.商贸流通企业是推动“双循环”的重要力量
1. 商贸流通业在国内外“双循环”中作用凸显。是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核心产业;是扩大内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关键产业;是直接对接消费者,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重要产业;是使消费与生产紧密相联,实现C2M的枢纽产业;是决定流通效率进而决定全产业链供应链效率的紧要产业;是促进国际贸易和参与国际大循环不可或缺的产业。1)扩大消费需求。在防疫情况下,做大市场规模,满足需求;2)提质转型,提高商品和服务品质,强化品牌的力量;4)加大商贸业数字化改造,用科技武装商贸流通服务业;5)促进流通和消费对生产制造的引导作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提高流通效率。6)促进对外开放,在形成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做出贡献。1)内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4)各环节依托: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5)重要任务: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1)具备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有完备的配套能力。2)具有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世行数据显示, 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的28%以上,成为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有比较完整的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3)有全球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消费能力不断增长。可将所有能标准化生产的产品成本降到极具竞争力的程度;“规模效应”发挥到极致,大市场支持“大、长、全”的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链。内需增长贡献率7年份超过100%4)有1.23亿个市场主体。高端人才数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因此,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符合我国阶段发展特征。
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现代大国经济的必然要求。是由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现阶段国情决定的。也是内循环的客观要求。内外循环不能割裂,要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