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纽带﹒汇集﹒分享
行业研究

盘点2020年中国百货业十大事件

时间:2020-12-24 11:22

2020年是中国百货业跌宕起伏的一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行业发展节奏,但也加速了行业的整合与变革。年终岁末,回顾一年,发生了哪些具有行业影响性的大事件?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在此进行全面盘点。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明显改观,进入2月份,各地百货店、购物中心在闭店一个月后纷纷恢复营业。2月20日杭州大厦首日开门迎客,尽管营业时间与往常相比大幅缩减到5小时,但当日销售额达到1100万元,超去年同期全天销售。亮眼业绩令人看到沉寂多日的零售市场有了复苏的希望。

 

随着武汉疫情得到完全控制,复工复产全面推进,自3月30日,武汉商业重启,武商、中商、汉商武汉三大商业集团旗下主力商场,包括武商广场、武汉国际广场、世贸广场、中商广场、汉商银座、汉商21世纪购物中心等于3月30日率先恢复营业。

 

3月31日,重庆商社混改引入物美集团、步步高集团两大战略投资者,完成工商变更,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重庆商社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将整合各方股东业态链、供应链、物流、信息技术等优势资源,着力推动旗下重庆百货向新零售转型。混改后的重庆商社还将建立以岗位价值为导向的契约化市场化机制,形成多层次广泛参与的创业分享机制。

 

中国百货业鼻祖——先施百货被中资企业、深港通标的伟禄集团收购。收购完成后,先施的上市公司地位将继续保留。5月18日伟禄集团、先施在港交所恢复交易。先施百货在供应链管理、营销和百货管理体系构建上都堪称中国百货业的开创者和启蒙者,为中国近代商业的繁荣做出重要贡献。完成收购后,伟禄集团旗下业务进一步实现多元化,正式进军香港百货业。

 

6月12日,成都SKP项目开工。成都SKP建成后将引入品牌约1000多个,一线品牌覆盖率达98%,含多个成都首店品牌,将成为西南地区高端商业项目标杆,力争成为成都首个营业额突破百亿级的商业零售单体项目。目前,SKP已在北京、西安、成都三地布局,并正在全国各地物色选址,还有望落地杭州钱江世纪城。2020年北京SKP预计销售额达175万元,继续双位数增长。

 

6月22日,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名称变更为“天虹数科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相关信息变更。近年来,天虹积极进行业务转型,拥有全面数字化、体验式的购物中心、百货、超市、便利店等几种零售业态,以及多渠道整合业务系统,正成为一家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服务平台。

 

6月9日,王府井集团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7月8日,集团发布公告,拟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王府井免税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5亿元,用于开展免税品经营等业务。同时,集团将根据实际经营需要,拟新增免税品经营这一经营范围。作为中国商业零售巨头,王府井集团已经从传统的百货发展为多种业态,此次涉足免税品经营,无疑又增添了新的发展动能。

 

8月14日,百盛商业集团与月星投资发展集团完成战略合作签约。百盛作为时尚生活的零售商,从日常美妆到零售服饰为消费者打造一站式时尚零售服务,月星集团旗下环球港注重业态丰富,强调营造高品质生活与深层文化内涵。此次,双方资源的强强联手,将在消费市场上提供集休闲、购物、美食为一体的一站式体验。

 

8月16日,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权益变动报告书。报告书指出,银泰系掌门人沈国军及其一致行动人与昝圣达及其一致行动人解除一致行动关系,黄浦区国资委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此前5月6日,沈国军及其一致行动人、浙江国俊有限公司与昝圣达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综艺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关于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之一致行动协议》,占新世界已发行股份的25.22%,成为新世界第一大股东。

 

12月11日,有着117年历史的东安市场结束营业,次日开始闭店升级改造,预计2021年暑期重新开业。未来的东安市场将发力买手制,依托向国际化、时尚化发展的王府井金街,聚焦时尚潮人、青年消费群体,以国际化、时尚化、个性化为标准,重组经营品牌及商品,全面提升购物环境,增添艺术装置,通过“国际品牌买手制百货”+“时尚主题街区”的全新定位,力争成为北京打卡地标商场。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柏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8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