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纽带﹒汇集﹒分享
行业研究

2021春天有点凉,零售行业在谨慎乐观中稳步求进!

时间:2021-02-03 15:55

2020年凛冽的寒冬,零售行业同仁已经奋力挺过,2021年明媚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大家满怀期待,开启新年希望,盼望牛年一扫以往阴霾,迎来满园春色。然而,2021年初河北石家庄又突发本地新冠肺炎疫情,随后大连、沈阳、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通化等多地相继出现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进口冷链检测不时出现阳性样例;国家卫健委每日疫情信息通报中,一直都有境外输入病例;境外多国爆发二次疫情,不断刷新单日确诊病例。所有这些,提醒我们新冠疫情尚未走远,这个春天不平静。

为做好疫情防控,减少疫情传播风险,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社会、经济正常有序运行,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各部门、各地区纷纷出台鼓励大家就地过年具体措施,统筹做好春节假期疫情防控和生活服务保障工作,使民众能够度过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春节。




一、春运出行,人次同比大幅下降


民航资源网数据显示,128日春运首日,中国民航计划飞行较2020年春运首日减少46.7%,预计运送旅客约54万人次,较2020年春运首日减少71.2%。民航局表示,目前航空公司呈现旅客出行高峰放缓、出行时间分散等特征,预计春运期间运输旅客量约3900万人次,约为去年春运的一半。
据国铁集团消息,春运首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08万人次,同比下降66%。春运前三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人次仅为去年同期水平的1/4左右。
据交通运输部最新预估数据,今年全国春运期间累计发送旅客11.52亿人次左右,日均2880多万人次左右,比2019年下降六成多,比2020年下降两成多。春运前曾估计比2020年增加一成,春运开始后,预计实际人数比预估数量还会稍微低一点。

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春运相比以往显得有些冷!




二、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效果


疫情是影响大家出行、消费意愿的最直接因素。在各地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和全力以赴下,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在120日达到高峰后,总体处于明显下降态势,说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1  202111日—22日全国本土新增病例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数据整理


另外,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我国各地累计报告接种疫苗数量已超2400万剂次,每天新增接种人数50多万。在各级政府坚强领导和广大民众积极配合下,当前疫情防控措施越来越科学化、合理化、精准化、具体化,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正逐渐降低。

张伯礼院士最新判断:“我国疫情的多点发生或局部小规模暴发的状态在近期是难以避免的,但不会再出现像武汉那样的疫情。对于多点零星散发或局部暴发,一旦发现就能够很快控制。大家坚持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加上普遍接种疫苗,疫情就可能基本控制住。




三、零售消费,忧喜参半找痛点


春节假期对于传统零售来说,是一年销售中的旺季。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春节原本需要返乡过年的人口停留在工作地点,对于北上广浙苏等劳动力流入较多的省市可能带来消费需求的激增,增加当地餐饮、娱乐、旅游、购物等消费机会。但对劳动力流出地区来说,因在当地过年的人口减少,缺乏家人团聚氛围的推动,可能造成消费需求明显减少。
由于海外疫情还在持续蔓延,往年春节出国旅游消费需求,今年大部分将转向国内。据《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0》数据,2019年我国出境旅游规模达到1.55人次,游客境外消费超过1338亿美元。这部分人群消费回流,将对国内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虽然大多数人放弃了国内长线旅游,但本地游和周边游却非常火爆。本地游和周边游又拉动了城市及周边度假型酒店、民宿的热销。据报道,上海崇明岛的一家五星酒店,从111日开始每单均价为3605元,大年初二到初四2000元以内的平价房早早售罄。

如何吸引就地过年人员愉快过节、快乐消费,除了政府出台有关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之外,需要商家各显神通,充分利用自己现有资源,锁定目标客群,做好宣传,拓宽渠道,以满足民众安全、便捷、愉快购物消费体验。




四、谨慎乐观,稳中求进谋发展


1、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促进消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据世界银行最新预计,2020年世界经济将下降4.3%,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分别下降3.6%7.4%5.3%。而我国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奋勇担当、共克时艰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复苏,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经济总量首破100万亿元大关,全年同比增长2.3%

同时, 2020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3.8%



2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2、政策持续发力,坚定推进扩大内需战略。

自去年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企减负、改革创新、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持续落地见效,供需适配性进一步增强,预计2021年消费市场总体将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据商务部消息,下一步将重点抓好提升传统消费,促进大宗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支持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育新型消费,提升消费体验;扩大城市消费,完善便民基础设施,提升便利消费,打造中高端消费载体,提升消费品质;积极发展乡村消费,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畅通内外循环,扩大优质商品进口,拓宽国产优质商品国内销售渠道,支持出口转内销。



3、消费呈现升级态势,后疫情时代消费升级可期。

2020年疫情初期,基本生活类及医药类商品快速增长。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据统计数据,2020年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和通讯器材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5.8%8.4%9.5%12.9%,增速明显高于商品零售平均水平。

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不断提升,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疫情促使人们对健康、安全、品质的重视,未来大家对商品和服务的品质追求将进一步提升,品质消费将有力促进消费升级。


4、积极开展全渠道建设,推进数字化进程。

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民众居家消费需求明显增长,“宅经济”带动新型消费模式加快发展,线上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速。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8%,明显好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线上消费快速增长带动下,全年快递业务量超过830亿件,比上年增长超过30%
一些数字化建设基础较好的零售企业,为应对疫情影响,努力推进全渠道建设步伐,加快线上线下业务融合,通过建设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开发中台,打通前后台,实现线上线下会员一体化,自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供应链,支撑业务体系高效运转,实现销售业绩不降反升,为行业树立了榜样。
做好数字化转型不容易,据麦肯锡调查报告显示,企业转型难,数字化更难,2012-2016年之间,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比率只有20%左右。技术能否有效实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企业组织文化是否能适应转变,企业组织文化不足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重要绊脚石。

1月份“数据采集与营销线上研讨会”上,协会杨青松秘书长对当前零售行业数字化建设情况做了概要分析。现零售企业对数字化、全渠道建设的重要性都已经有着深入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零售企业把数字化当作一种具体工具,实现某一方面应用功能,各业务板块之间、前后台衔接等缺乏整体协调,没能有效打通。下一步,需要从全局视角深入审视业务,全面打通堵点,实现数据流向畅通,从单点到链路闭环,从单一渠道到全域融合,真正把数字化从工具转化成能力,从而迈向决策数智化。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柏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8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