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纽带﹒汇集﹒分享
行业研究

实体零售上线,梳理那些踩过的“坑中之王”

时间:2021-07-01 14:41

在上周于成都召开的“中国业营销大会”期间,主办方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组织对“全渠道营销方案整合”的话题进行了专题探讨,与会嘉宾无私分享,代表们踊跃提问,特别是对于全渠道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踩过的一些“坑”,大家进行了深入讨论,梳理如下。


1.IT承载能力不够。


数字化和全渠道业务,需要企业基础IT的支持,并且是非常关键。往往线下企业去做线上的探索时,会发现比较薄弱的一个地方就在IT能力的储备。而在2020年疫情期间,能够较快较早推出线上能力的,往往是那些IT基础一直比较好的企业。


良好的IT能力,让线上的运营更为顺畅,让顾客的浏览、下单、支付有更好的体验。否则会问题百出。例如其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服务器的承载能力是否能够满足业务高并发的需要。每个电商或线上平台,都有特价秒杀的营销操作,秒杀的特点是并发特别高。数据显示,618当天京东有数亿级的高并发流量洪峰。作为初涉电商的线下企业,往往也可以达到一秒钟以内几十万次的访问。这个时候,表面上看活动热度很高,流量很好看,但流量飙起来了带来的结果可能是整个系统瞬间崩溃。


系统不可用的状态,可能会达到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造成极差的顾客体验。同时导致连带问题。例如,处理线上销售服务器可能是和停车场的服务器在一起,又会导致线下的停车场不能使用,导致大量的客诉。所以IT的能力储备和后台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2.线上业务攀大求全。


线上可以消除线下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理论上业务边界无限大、商品无限多、营业时间无限长、搭载服务无限广。但这些的实现,都要有坚实的基础,如流量基础,并付出巨大的成本。有的企业线上平台一上线就要实现多种功能,有的身处一个区域零售商,也要维护一个功能强大的APP,最后都会比较困难。


对于大部分线下企业来说,投入能力都不是很强,更应避免攀大求全。在上线初期,要重点考虑线下的触点是否易于维护、基础流量不是不很高、对员工的掌控和执行力是不是足够强。初期可以从轻量的电商模式切入;为减少物流成本和降低复杂度,可以先从到店自提开始;为强化商品把控,可以从合作密切的品牌商开始;考虑流程的可控性,可以做一些快闪的尝试……总之是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小步快跑的形式,逐步迭代试错发展,而不是一开始就一味求全。


在业务范围和业务量都比较小的时候,发现BUG、错误、漏洞,都不会产生太大问题。但如果没有及早的发现,在全面成长的阶段,某些错误会放大1000倍,到时候要做的善后工作是很大的。


每个企业有自身的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些线下的优势,先带动一部分顾客,然后逐步延伸服务和能力,产生滚雪球的效应。


3.业务主导部门不明确。


线上业务的推进要靠多部门联动。到底谁来主导线上业务?有的公司组建了单独公司,明确权利和KPI;有的公司建立全渠道业务部门,统筹线上业务;有的延续传统架构,信息部、营销部等共同配合。不管哪种方式,主导部门不明确或不强势是普遍问题。


例如,要针对高端会员作一档营销,会员部的数据是否支持并能够分享?会员基础数据是否完善并能够画像?在实体店推广,收银员或理货员是否能够执行到位?招商部门能否谈到合适的条件?


如果是集团层面上的大型联动活动,相对易于操作。一般由总部统筹各方面资源。例如招商部门与品牌公司沟通,营运部门安排线下落地执行,门店具体落实,线上部门做好线上宣传、上架等工作。如果是单店或电商部门/公司的活动,就需要主导部门有较强的协调、沟通、统筹能力。


主导部门强势与否,既需要公司老板的授权,也要靠业务部门的实干,所谓“有为才能有位”。


4.商品质量把控不到位。


商品的损坏,大部分是在物流环节中造成的。与线下销售相比,线上在商品质量控制环节上,主要是增加了物流,由此对商品质量产生了不确定性因素。


顾客下单,一般我们在物流中心(或前置仓或专柜)分捡、包装,将由自有物流或第三方物流,送达消费者手中或暂存处。这一流程中,每个环节都可能产品商品质量问题,如水果生鲜没有包装好,到地方已经烂掉了,产生严重的客诉。


有的企业在初期,由于单量小,快递考虑不周全,队伍不专业,非常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建议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由公司总部与大型专业快递公司统签合作,整体配送质量易于把控,在一定程序上也可以降低成本。


5.商品库存难以把握。


线上平台开展营销活动,对货品一般有两个担心,一是怕货备多了,二是怕货不够卖。前者产生的库存压力,可能需要长久的消化;后者会带来较差的顾客体验。


货品的准备,与历史的销售频率或周转、与品牌的合作方式、与上架运营人员的眼光都有直接关系。有些商品是品牌直接把货配好给到线上,例如高化类。在具体执行中,如果发现通过小程序等方式,某个商品销量明显扩大,需要反过来沟通,动态调整库存。


也有一些商品是货品备在百货商场里面去,也可以尝试其它方式,如自主招商,平台去跟供应商沟通库存发货的问题,这个能够相对直接解决库存问题。由供应商直接负责打包、发货、售后的问题。有些时候可由原厂直接提供供应链,促销旺季供应商的备货量一般较为充足,不怕爆单和来不及发订单的风险。


以上信息整理自“零售业营销大会”全渠道营销整合分场的内容,综合自合生商业、华地、八佰伴、通程集团、招商商管的演讲和交流内容。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柏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8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