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1-12-14 15:33
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下半年,线下零售的业绩普遍不理想。很多人不禁产生疑问,线下是否还有出路?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业绩不佳,有整个经济的系统性原因。中央经济工作已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其次,实体商业不应妄自菲薄,在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条件下,线下作用更为突出。京东零售今年9月提出“实体为本 数字为翼”,此前京东已全资收购华冠超市;阿里巴巴对线下发展投入巨大,大润发、银泰、盒马都在加快发展。
综合来看,实体门店有如下八大作用:
线上展示理论上突破时空限制,SKU可以无限大,可以24小时浏览,但真正有效展示的主要是屏幕前面的几页,并且对商品的切身感受不够。在线下,通过美陈和功能展示,顾客可以沉浸式地了解商品,真实地触摸到实物产品,感受到产品质地,更好了解商品的特性,刺激购买需求。即使AR、VR技术快速发展,也无法替代现场的实物展示的效果。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2020年为24.9%),也就是说还有四分之三多的消费发生在线下,线下是商品售卖主要场所。当然在品类上,有很大的分化,标准化的产品,线上占比更高,需要一对一服务或体验互动强的商品,线上占比要比平均值低。
体验互动体现在多个方面。从服务环节上,进店前、停车、进店、交易、售后,都是体验,实体零售都有改善顾客体验的空间。从商品运营上,现场的触摸、品尝、试穿、试用都是体验。在服务项目上,餐饮、儿童业态、IP展示、运动、游戏等,是线上不具备的,更是体验。现在的消费者,个性化越来越增强,实体店能够通过体验互动,让消费者产生随机性的消费需求。
合理的退换货问题,实体店一般可以现场解决,而不必像电商平台那样,要退货申请、快递上门取货、平台或商家审核、寄送新品或退款。实体店可也作为电器、3C产品的售后服务终端。有的实体店,还成为社区的服务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有的在服务台的板报上,张贴着本社区的寻物启示、社区通知等。
无论线上线下,流量都是核心资源。线下的场景丰富,触点多元,更具吸引流量的优势。如停车及缴费、扫码领券、使用场内WIFI、加入会员、结算等,都是很好的流量的入口,现在的小程序等工具已比较成熟,使用得当,都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可观的私域流量。
线下门店选址一般都是交通便利的地方,除了便于消费者到店购物,也为其发挥物流节点作用提供条件。如零售企业普遍开展了在线订货到店自取的服务;超市将门店作为前置仓,为线上订单提供到家服务;百货店通过与品牌商的协同,为顾客提供专柜商品配送到家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零售业吸纳就业约60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在线下实体工作。电商、直播等借助互联网,创新了商业模式,已成为重要的流通方式,但如果任由其野蛮生长,如大量的资本补贴、不合法的税款规避、不公平的价格歧视等,会造成很多负面问题,如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不利于线下就业、不利于共同富裕。
实体零售网点众多,是商品物资的重要物流节点;靠近居民区,具有服务的便利性,而不是从远处的仓库调拨。因此在紧急情况下,更易于开展物资支援,实现应急保障。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线上的增速,近几年已有明显的下降,即使是在线上大发展的2020年,其增速也明显低于2019年。另外,线上的零售占比,前三季度为23.6%,全年来看,应该低于2020年为24.9%。
总而言之,疫情影响了经济发展,线上分流了线下份额,实体零售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门店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经营资源,通过现有门店布局的汰换更新,通过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加持,通过场景的丰富和触点的多元,门店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