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纽带﹒汇集﹒分享
行业研究

赢得顾客:零售不变的金钥匙

时间:2024-08-08 16:47

品类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零售经营技术,在“回归零售本质”的呼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超市、便利店行业,百货、购物中心也在更多地使用品类管理理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定位、品牌组合、招商合作、深度联营等方面,并取得成效。


元旨数据创始人张智强先生是中国最早倡导品类管理的专业人士之一,他与“品类管理之父”布莱恩·哈里斯博士合作,将品类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引入中国。在9月4-6日重庆“零售技术应用大会暨数字化生态高峰论坛”期间,张智强将以“数字化如何赋能品类管理,提升商品力?”为题,进行专题培训。了解会议详细日程请点击文后图片。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时代,超市作为零售行业的中流砥柱,其生命力与活力正源自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真理——赢得顾客的喜爱,顾客是鲜活的个体,他们带着情感与需求来到超市,每一次光顾,都是对超市服务、品质的投票。赢得顾客的喜爱,不仅关乎业绩的增长,更是对超市品牌价值的认可与信赖。


如果直接问顾客喜欢什么样的门店,全世界的消费者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都出奇地一致。将顾客回答的因素按照重要顺序排序就能得出零售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首要且最为关键的,是门店的商品“全”,顾客期望在一家超市中能够轻松找到并获取其所需的一切商品。


其次,价格因素,很多零售同行会误以为顾客想要的是单纯的便宜,其实顾客要的并不是便宜,当我们深入研究顾客的真实需求,我们发现,顾客所追求的并非单纯的价格低廉,而是购买后的满意度与价值感。换言之,顾客希望他们把商品买回家后不后悔,这是解读顾客对价格追求完全不同的角度。


在商品与门店均呈现过剩态势的当下,零售业的经营逻辑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具体而言,就是卖对商品这件事比买得便宜更重要,在商品相对匮乏的时代,衡量采购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能不能把便宜的东西拿出来,但当形势扭转,产品过剩的时候,把顾客招到店里变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采购要避免以前根据直觉、根据感觉、根据经验去判断商品的习惯,“经验主义”会犯很多错误,所以关于卖对商品的问题,一定要在采购商品之前就需要回答出来。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就需要深入且精准地理解顾客的购物行为以及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品类管理的作用,就是帮助零售企业做好买卖,在品类管理中通过四个基本任务来优化经营。


一、商品构成。商品构成的核心在于确保顾客感受到商品的全面性,通过精心挑选的商品组合,让顾客感受到商品的丰富与全面。同时还需严格控制SKU数量,每增加一个不必要的商品,就意味着成本的上升,所以确保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如何在让顾客感受到商品全面的同时,又能有效控制商品数量,这很考验着企业的专业能力。


品类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工具,帮助零售企业实现这一目标。无论是拥有数以万计的SKU,如沃尔玛购物广场这样的大型零售商,还是仅有数千个SKU小型零售商,都可以通过品类管理的方法,让顾客感受到商品的全。这种全,并不是非简单地通过增加商品数量来实现,而是要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商品数量的优化与精简。这是品类管理为零售企业带来的独特价值。


二、定价。这是品类管理优化零售经营的核心要素之一。顾客喜欢性价比高、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但对于零售企业而言,要想在顾客心中留下良好的价格印象,不能单纯依赖草率的降价,每一次降价,都意味着企业利润的相应减少,而利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因此,定价作为一门专门的技术,其核心在于平衡顾客的价格感知与企业的健康利润水平。这就要求在定价时,既要让顾客感受到价格的合理性,又要确保企业能够维持稳定的利润增长,避免盲目降价、无度竞争的行为。


三、促销。促销这一概念,国内零售行业中常被误解为单纯的大规模销售与降价,尤其是将降价视为促销的核心。回顾过去三十年的零售发展历程,全国范围内的促销普遍趋同,主要体现为降价、堆砌商品以及海报宣传等传统方式,这是对促销本质的片面理解。实际上,促销(Promotion)一词在英文语境中,其核心在于“突出”与“彰显”。促销的真正意义在于突出展现门店的独特优势,促销的目的是让顾客一次又一次回到店里,这才是健康、正常的促销。


四、陈列。零售企业以及零售企业的供应商都必须了解,卖场内的货架位置与高度都是有价值,商品在卖场中所处的不同位置,将直接影响其销售机会。



在品类管理中有一套八个步骤工作方法,分别为品类界定、品类角色、品类评估、品类计分、品类策略、品类战术、实施计划以及品类回顾。这一流程体系源自品类管理创始人哈里斯博士在三十多年前,面对美国零售行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为当时的企业所提出的创新策略。历经三十多年的实践验证,这八个步骤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主流零售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逻辑与方法。


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运作流程以及绩效评估机制等多个关键环节,均深深植根于品类管理的框架之中。其中,在品类界定环节中有一个高效工具——消费者决策树,它可以精准地揭示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的决策逻辑与路径。


举例来说,在门店内常有顾客在货架前驻足,犹豫不决,这种犹豫与推敲背后,是顾客在思考,其中的因素往往涉及品牌、原料、口味、规格、包装、产地及功能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是商品品类自带的属性,当它们能够左右顾客的购买决策时,便构成了顾客购物决策属性。



如果按重要性对这些决策属性进行排序,便能构建出一个反映顾客购物逻辑的简化模型,即消费者决策树,在决策树中,红色层级被称为“转身层”,意指商品某属性未达顾客期望,他们可能会选择离开门店。而绿色层级则代表“替换层”,意味着若顾客对某商品不满,他们是否愿意付出代价去寻求替代品。消费者决策树是零售经营中不可或缺工具,不仅有助于商品组合的优化,还为货架陈列提供了基本原则,在制定促销策略时,也能帮助企业精准吸引目标顾客,实现促销效果的最大化。



品类管理中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工具叫品类角色。经典的品类管理一共有4种角色,目的性、常规性、便利性、季节时令性。品类角色主要告诉零售企业,如果想赢得竞争对手,不需要在所有的品类上都做到尽善尽美,要有战略规划 地在某些少数品类上超越竞争对手,而在其他大多数品类上,只要不比竞争对手差,顾客就会愿意到你的门店里来。


品类角色作为零售企业获取有效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于超越竞争对手具有显著作用。在品类管理的核心理念中,存在一个尤为重要的观点:一个品类内部通常并非仅包含单一商品,而是多个商品并存。这些商品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它们的关系在于如何通过商品来有效影响顾客。


从经营的视角出发,目的就在于吸引顾客进店购买,希望顾客能够买更贵的、高毛利的产品,还能留下好印象并促使顾客反复购买。比如在一家超市中,其主要销售产品为可乐。销售哪一种可乐顾客会最愿意来?如果资源有限,仅能选择单一品种,330毫升装可乐是一个明智之举,考虑到家庭消费需求,家庭装可乐也是不可或缺的选择。在可乐这一品类中,这两种规格已足以满足大多数顾客的基本需求。


从零售经营策略的深度挖掘来看,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增加销售额为例,零售经营者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通过促销策略诱导顾客增加购买量。例如,推出6连包优惠,即单独购买一瓶可乐的价格为两元,而若一次性购买六瓶,则总价仅为十一元。这种看似优惠的价格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诱导,促使部分顾客在比较后认为大包装更划算,从而增量购买。




一个优秀的产品,从生产线到顾客手中,需要经过三个过程。第一步要有消费者营销的功夫在里面,从消费者调研定位,然后4P实施、消费者营销,让品牌深入消费者人心。第二步要有渠道的营销,要说服零售企业客户愿意接纳,深入了解其经营策略与需求,以灵活应对的方式呼应其策略,助力其达成既定目标,从而赢得其接纳与合作。


最后,零售环节亦不容忽视。在门店营销中,我们应积极争取更有利的位置展示商品,确保产品能够及时、醒目地展现在顾客面前,提升销售机会与转化率。


回顾历史,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零售市场的发展,都倡导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这一理念虽常被供应商与零售经营者提及,但真正能将其贯彻到位的却并不多。以顾客为核心,即要求从顾客的视角出发,深入理解并审视产品。这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的解读,更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去感受产品所在的门店。


美国一家曾极为成功的化妆品公司——露华浓创始人曾有过一句名言说过:我们在工厂制造化妆品,但在门店出售的,是美好的希望。这句话精准地诠释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换言之,每一次销售,都是向顾客传递希望与期待,而非仅仅是商品的交易。相比之下,仅仅聚焦于产品本身,则是一种以产品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在当前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所有经营者都亟需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请点击图片查阅详情


扫码报名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柏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8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