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纽带﹒汇集﹒分享
行业研究

生鲜传奇王卫:零售的数字化和AI化

时间:2024-09-12 10:09

9月4-6日,由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主办的“2024零售技术应用大会暨数字化生态高峰论坛”在重庆召开,大会主题为“强生态 抓应用 求实效”。

会上,生鲜传奇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卫做了题为“零售的数字化和AI化”的主题演讲,对传统软件的问题、移动时代软件的特点、联合数据的应用、AI带来的零售变革等进行了深入剖析。以下为演讲摘要。

图片


我入行是做百货的,后来转行去做超市,现在是做生鲜社区连锁店。卖菜这件事情看上去很下里巴人。但是实际上在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店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发现,卖菜还真需要技术,如果做几家店,很可能靠人力。但更多的店,其实要靠高科技。


多年前,我把自己的公司贴了三个标签:一是高科技,二是制造型,三是全天候零售。正是围绕着这三点,我们展开了公司很多的变革,特别是在高科技方面。


为什么要去做高科技呢?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软件是制约生鲜零售或者社区零售的瓶颈。之前,找到很多软件公司合作,试图用传统的软件来去适应我们快速发展和多变的生鲜需求,但是情况都不理想。


一、传统软件的问题


传统软件有几个突出的问题:

第一,传统软件本质是统计型,而不是管理型。给的是一些简单的报表,给的是发生的结果,但是在管理过程中用处并不大。


第二,现在的软件大多数都是管理层使用的软件,而不是基层员工使用的软件。一家很大的软件公司开发出来的生鲜订货系统,我们发现甚至不如一个卖场里的老阿姨要货要的准,她凭手指一掐要的准得多。有一家软件公司说他们有突破性的进展:生鲜的要货准确率达到了70%以上,我说70%的软件有什么用呢?如果菜场老太太要货准确率达不到90%,她就没饭吃了。我们的软件大都是管理干部、店长去用,但真正的一线的员工、实际的销售人员却用不了,可以说这些软件都是“贵族软件”。


第三,我们的软件它是PC端的,而不是移动端的。大家现在购物、聊天都在手机上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商业软件还要在PC端使用,界面都是基于PC端,而不是手机端的。有些软件公司开发了一些像罗盘一样的表,其实是给董事长看的,没有实用价值,什么饼形图、柱形图,看上去很炫酷,在实际应用中其实没什么用。包括很多企业做超大屏,把公司的各种情况用罗盘把它显示出来,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根本没有用处。


现在的软件还有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是单极的,没有互动,只有显示。最糟糕的是大多软件贯穿报表做的很差。比如说进一个货,人思考的模式或者正常思考的模式,假设进白菜,要问问昨天卖了多少个,前天卖了多少个,上周大概卖了多少个,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告诉我去年在这个时段,大概这个白菜卖了多少个。问题是如果查这个单品,可能要查4、5张报表,当一个门店有四五千个单品的话,这就几乎不可能了。


因为这样的问题,之前也找了多家软件公司,花了不少钱,但是最后觉得都没有太大用处,所以干脆我们自己做,用使用者的思考模式,用门店的思考模式去做的软件。这个软件名叫“哪吒”,取意是“我的命运我作主”。到今天,这套软件至少是我们已知的生鲜行业最好用的软件,实现了站在经营者立场,站在员工立场去开发的。这个软件现在我们有完全的知识产权,获得了软件著作权证书。


这个软件的核心定位就是一切基于手机的单兵系统。也就是必须是移动端的,必须极度傻瓜化,必须是单兵的,每个人都能用。这个软件,可能是生鲜行业唯一全员使用的软件,在门店卖菜的阿姨要用这个软件,到上面的高层也要用这个软件,彻底打破软件的贵族性。


二、哪吒系统的优势


首先是软件实现了货架商品的数字化管控,这个图片不是照片,是所有商品进行数字化拍照的,也就说门店所有的货架都实现了商品数字化管控,每个商品在什么位置,每个店的商品在什么位置。

图片


另外,通过商品的数字化管控,货架的精准化管控,我们每个月对商品的销售和陈列进行不断的分析。上面的红框,有绿框,代表着这个商品销售的强度。在生鲜传奇会发现有的货品有四个位置,有的货品只有一个位置,这完全是基于它的销售频次产生的。

经过5年不断的商品数字化管控,使它真正实现了商品的全监管,高效监管。生鲜传奇今天常规商品的销售,动销率是100%,行业水平只有85%。

最早的时候,我们想把商品数字化非常麻烦,要进行拍照,要量长、宽、高,要把这个数字输入到系统里面去。但是现在的技术只需要一个小箱子,把商品放进去,它自动就360度拍完,这就是AI的全新应用。以前要做几千的单品,录入是非常浩繁的工程,而且每个商品的长、宽、高,特别是很多商品是异形的,去做这样的统计非常困难。但是现在的技术仅仅是把这个产品放到这一个拍照箱里面,出来以后所有的数据就全部进去了。

第二是软件要互动起来。员工最关心的是薪酬,更重要的如何让薪酬和他的销售关联,现在大多数企业管理的颗粒度很粗,只能将销售总数据和他的工资薪酬进行关联。但是生鲜有它的独特性,生鲜如果卖得快就赚钱,生鲜如果这个产品坏了,那就赔钱,生鲜勤打理点可能毛利就会更高一点。如果简简单单的用数据统计这件事情,员工是无感的。

所以我们就研发了这一套薪酬软件。第一,它实时显示员工赚了多少钱,比如说175.6元,是我们一个店蔬菜小组截止这个时点挣了175.6元。有的员工可能觉得是不是挣少了,可以看整个公司的排名。更重要的,可以看到每节货架每月挣了多少钱。原来我们试图让员工多管理货架,他们不愿意。现在员工很害怕这些货架不归他管,因为他很清楚知道这节货架销售跟他有直接关系。

再往下面的颗粒度是单品,每个单品是实时的,到现在为止,这个月卖了多少,毛利多少,提成多少。卖亏和报废的产品,则用红色的部分显示。当员工可以实时看到这种颗粒度,而且是实时互动,打开就能看到刚刚发生的事情,员工的紧迫感和商品的带入感完全产生了。

因为这套软件的使用,我们的毛利率迅速提升了4个点。这个互动型的软件,解决了原来用无数的方法都解决不了问题,还减少了公司的矛盾:原来员工总是抱怨自己工资拿得少,但是当他看到自己排名的时候就知道不是公司给的少,是自己挣得少,员工之间这种比学赶超也起来了。

另外,这个软件必须是管理型软件。最右边,就是一定告诉他,你昨天销售提成了多少钱,要求你打开界面必须确认,你不确认,这个页面就不会跳掉。另外一个,如果你不确认,你把它跳过去了,我就不看,对不起,你今天的工资,下个月不会发给你,会再隔一个月发给你,所以没有员工敢不看这个软件,没有员工敢不碰这个软件。

大家看到,仅仅这一点,就是一个全员使用的软件了。

第三,生鲜的可视化盘点。生鲜的盘点一直是一个很难的事情,特别是生鲜的实时盘点,一直是各个超市的难题。比如玉米,今天到了100斤,卖了30斤,理论上还有70斤,但是玉米会剥皮的,如果按30斤补货,货量就不够了,所以生鲜的实时补货很重要,同时生鲜还有破损。所以传统软件管不了生鲜,没有带入感,它管的只是数字,不是现场。只有移动端,而不是在PC端,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修正数据。

我们的盘点,把所有的生鲜陈列全部可视化了,然后再去盘点,系统自动检索跟理论数据不吻合的,这些跳跃的数据就是有问题的,让操作者修正数据,还要填写原因,订单系统的后台也开始发挥作用了。

原来软件团队和经营团队是两张皮,软件团队总是觉得不要人工干预,而经营团队又觉得这个完全不靠谱,用它还不如不用。后来我提出一个词,软件要的并不是精准,软件不是替代人工,软件要成为人的助手,软件要的其实不是完美的精确度,要允许混沌的部分。它提供一个比较,一个算法,而且一定是很简单化的。

我们提出一个要求,即使不识字的员工,只要能用到购物网站的,就一定能使用我们的软件,也就是软件的极度简单化。

第四,AI的自动识别。在实际应用中,AI大部分还只是一个概念,商品的识别度其实非常低,甚至很多识别度只有50%、60%,对商业来讲识别度达不到99%就没什么价值。我们通过一些手段,包括包装的改变,已经能实现部分货架的完全AI自动识别,它能提示产品的,对差异进行报警。

商品过期也是超市公司极其困扰的问题,传统的方法是靠人工检查,费时费力。我们在技术上进行突破,不同时间不同价格,实现了条形码的单品化。我们是制造型零售,这个条形码里面放入了一个时间码,商品出售时都不用贴打折牌,从卖的时候就告诉消费者这个保质期是3天,什么时间是原价,什么时间是打几折。顾客也可以像淘宝一样去淘,发现过了某个时间段这个产品是不要钱的。但是这个产品一旦过期在收银台一定扫不过去。这种作法,也杜绝了职业打假的现象,有人买一样东西拿回家放到过期再夹带进超市,这种情况在收银台直接报警,解决了困扰行业这么多年痛点的问题。我认为,零售不是跟顾客或者跟犯罪的博弈,而是要在更高的维度上降维打击。

图片

还有一个就是海报式信息化系统,我们做加盟店系统,发现跟加盟商成了博弈。面对公司这么多职能部门,加盟商一脸蒙圈,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事情应该找谁。而且传统软件也不好用,现在我们正在全新升级软件,完全是海报化的。一是给加盟商建立信用标签,他能很清晰地通过图标看到自己的情况,是什么级别他就能享受什么级别的退货。比如说是信任级,他今天退的货下午4点钟就能退款,而且原则上不要货物返仓。如果变成了审核级,货就必须退仓,第二天退款。如果作弊被发现,就变成不信任级,不要退货了。加盟商参加我们的年会、交流会,桌面上也会放上他的信任级。管理的内容从来不是技术,管理的永远是人性,把人性管好了,软件自然就好用了。软件试图跟人性去作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是简单的操作按钮。退货按退货,订货按订货,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按服务就行了,等后台响应。数字化、智能化、AI化,体现的就是在这里。比如原来的退货要打报表,打退单,现在退货跟拼多多上退货是一模一样的。只要按退货,拍照片上传就行了。

三、大数据VS小数据

我们经常讲大数据,其实大部分的大数据都是小范围里面的小数据。真正的大数据是行业数据。蚂蚁商联成员企业的软件系统都是统一接入商联的玛尔科系统,数据在内部开放,数据清洗以后干了很多事情,其中一项就是比价。成员企业的单品进价分成P1、P2、P3三级,代表“进价比较便宜,一般、差”,从而衡量每个公司的采购水平。生鲜传奇在整个蚂蚁商联里面是第一名,有70%的商品价格属于P1级,商品进价低于其他企业,但对我们来说,还要把剩下的30%也达到P1级。传统的软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联盟化的软件能解决这个问题。

图片

技术也可以让商品更性感。蚂蚁商联联合开发自有品牌,有3000个单品,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蚂蚁商联,我们一起联合开发的自有品牌,每个商品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每一个二维码扫进去都是产品的宝贝描述。生鲜传奇的所有商品也用这个技术,每一款需要跟消费者去介绍的产品,会用这个二维码扫进去看到整个产品的介绍,甚至链接到购物网站,这样会使产品更有科技感。

四、 AI改变零售

AI时代的来临是不可回避的。我们正在打造一家全新的店:中国首家AI超市,把现在最新的AI技术放进去。比如说一个数字人技术,理论上可以应用到自助收银机里面去,是对收银员极大的平替,秒杀现在所有内卷的收银机。这样的数字人技术优于老总带货。

我们也在和一些可识别系统合作,建设3D模型下的门店平面图。把一个店调改以后,再用摄像头去跟踪,观察顾客在各个区域的喜欢度、男女顾客比例、产品销售的时段变化等,获得这些数据以后进行统计、比较、清洗,然后应用到整个公司的货架调改里面,这就会更精准。还有AI的图文生成,无论是在实效性、技术、成本上都是传统美工不可比的,还解决了侵权的问题。

另外,无人车可能改变一切。无人车的功能远不只跑来送货的,还有门店间用无人车进行商品调拨。实现了低成本的商品的配送,一天多波次配送。这种小车的快速传递,传统配送中心将没有价值,区域的前店后厂功能得以实现,生鲜变得更新鲜,加工更实效,数字更精准,跟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也更快。而且小店的范围可以无限扩充,比如说一个小店只有200平方,最多只能放2000个单品,但一旦有这种车,在后面配一个大仓,就可以卖1万个单品。在门店订货,立等可取,更不要说送货到家了。

在未来10年里面,无人车不只是改变送货,更可能改变整个商业模式。

图片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柏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8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