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7-22 14:09
数字化一直是零售企业的热点话题和发展重点,但是这两年对于数字化的讨论和进展,实际上是相对沉闷和缓慢的,除了人工智能吸引了一些关注度,数字化远不及当年O2O热潮、疫情期间大建线上渠道来的猛烈。
数字化项目少了,数字化升级慢了,是什么原因?一是信息化相对成熟,该有的系统大都有了,只是好用不好用的问题;二是行业不景气,企业预算不足,项目可上可不上的就不上了;三是老板对信息化和数字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理性更慎重了。
如何获得老板的认可?我们对部分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按重要程度,老板主要考虑以下六个因素:重要且紧急程度、成本支出规模、效率提升水平、团队驾驭能力、供应商的可依赖度、同行的做法等。
1、重要且紧急吗?
重要且紧急的程度决定了项目的优先级。有的系统很重要(如ERP),虽然也有很多小问题(如对线上支持弱),但还可以用,不是急于替换,就不更新替换了;有的看起来比较紧急,但不是很重要,如促销期间临时变价插件,也可能就不要这个功能了。只有非常重要且紧急的事项,才被老板放在最优先级,如收银系统随时存在可能宕机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系统订货功能紊乱……
2、支出大不大?
近几年零售企业的净利润普遍下滑,并且对未来几年的预期也比较保守,所以在预算管理上都比较严格。即使数字化项目重要且紧急,如果涉及金额过大,仍然会尽量拖一点时间。有些重要不紧急的、紧急不重要的…,如果是支出较小,也许还在考虑范围;如果支出大,就不要谈了。
3、能提高多少效率/收入/利润?
投入产出的概念在老板的思维里已经根深蒂固,新上项目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能提升多少效率、带来多少收入或利润。有的乙方会说:我只收取系统方案带来增量的一个比例,也就是按增量收费。这就要说服零售商老板,这个增量主要是由你的产品带来的,但凡不能说服老板,就无法按增量收费。
4、团队能驾驭吗?
在协会的访谈调查中,老板们也非常关心:我把这个系统引进来了,我的员工能不能使用好,也就是把软件工具变为自身的能力。其实这也是老板更理性的体现,即使是我们使用较为熟练的ERP系统,也有很多功能实际上没有用起来,更不要说我们上线的线上工具,企业自己人用得起来很吃力,效果比较差。如果上了一个系统或方案,还需要服务商的持续运维服务,且产生更多的成本支出,这个就不用考虑了。
5、供应商靠谱吗?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每两年编制更新《零售IT服务商名录》,2023年版本有120家左右,今年明显减少了,很多乙方公司打电话已经联系不到了或者业务转型了,实际上也遗留了一些产品后续服务的问题。老板担心的是,现在承诺的很好,将来服务跟不上,甚至没几年,企业都没有了,花了人力物力投入的项目就打水漂了。
6、同行做得怎么样?
有的老板明确提出:我们不做创新,哪家做得好,验证成功了,做一个跟随者就行了。所以在讨论一个新方案时,老板一般都会问:有多少家上这个系统?和我们同样规模的哪家在做?效果怎么样?甚至会派IT人员上门学习考察。如果在已实施的企业中,没有留下好的口碑,或者效果不佳,大概率前去学习的企业也不会上了。
数字化重不重要,关键在实效!协会每年召开零售业数字化年会,始终关注落地和实效,今年8月20-22日在鄂尔多斯举办。为减轻企业压力,前50家报名的零售会员企业,免收会议费,且提供酒店住宿及会议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