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纽带﹒汇集﹒分享
行业研究

实体零售距离精细化运营还差十万八千里

时间:2025-10-13 11:43

听一个朋友讲了这么一件事:

一家经营还不错的社区型购物中心,楼下负一层是盒马超市,有单独的入口从地上下来,同时又在负一层与购物中心相连通。超市开业在9:00,购物中心开业为10:00,朋友在快10:00时到超市购物,之后从超市进入购物中心,此时离购物中心开门还有几分钟时间,中间没有阻拦,没有提示说明不能进入购物中心内。正在朋友在购物中心商户购买商品时(注:此时商户可以营业了),商场保安出现了,非常生硬的说:你是干什么的?还没开业,请你出去!

朋友非常生气,还没遇到过商场这样对顾客说话,并且讽刺的是,商场的广播里正在播放营业前对服务人员的要求,大意是用礼貌用语、欢迎、谢谢之类的。其实这件事有很多更好的解决方式,比如在超市和购物中心之间增加隔挡,不到时间不打开;比如安排人员告知;比如保安可以以更客气的方式和顾客沟通。实际上都没有。

当前商业普遍不很景气,有顾客到店,就应该千方百计服务好,而不是还用若干年前以我为主的观念在服务。对于一家口碑还不错的商场尚且如此,其它就更可想而知了。实际上,就算这家商场,其卫生间也是常常脏得下不去脚。由此看到,实体零售远远没有到“以顾客为中心”的程度,距离精细化运营还差十万八千里。

延展开,精细化不足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驱动能力薄弱

当前多数实体零售企业仍依赖人工经验进行选品和决策,缺乏系统性数据分析工具。例如,引进商户与商场客群不匹配,频繁更换;选品阶段仅凭历史销量判断,导致新品市场反应较差。部分门店甚至存在ERP系统与业务系统割裂的问题,关键数据无法整合,影响补货、调价等协同效率

二、全渠道整合不足

尽管90%企业已开发小程序,但平均销售额占比不足3%,且公私域联动未形成闭环。案例显示,部分门店线上与线下客流未能有效结合,社群缺乏长效运营机制导致用户粘性不足。此外,到家服务、直播等模式因供应链环节多、协同差、响应慢,常常出现库存不同步等问题。

三、流程管理粗放

‌‌门店细节缺失:包括灯光不足、陈列杂乱等问题。汰换机制僵化:季节性商品处理滞后,有的季节性自营商品在季末仍有大量库存未及时促销,造成资金占用。选品试销脱节:有超市在引入新品时,因未结合区域消费偏好分析,导致30%试销商品滞销,最终被迫低价清仓

四、用户运营表层化

会员标签体系不完善,有的仅按消费金额分层,忽略购买频次和偏好分析,导致促销活动转化率低于行业均值。还有门店仍采用群发短信等粗放触达方式,未实现个性化推荐。商场员工仅接受标准化话术培训,缺乏解决个性化问题的能力。甚至在员工培训中存在死角,如对保安的培训和管理。


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的提升,除了口头上确定“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更要通过各个细节践行,如研究所有消费触点,梳理服务不足;深化数据协同,提高决策效率;重构服务流程,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并强化各体员工的培训;加强全渠道融合,通过小程序+社群+直播组合,建立“到店-到家-到社群”的立体触点‌……


近期,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正在联系相关企业制定商场“好服务”标准,欢迎大家的关注和参与!

图片


【返回列表页】
加入协会
意见反馈
品牌资源
服务商
版权所有: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深度联结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8200号